机翻的成功(重启之路741)

2022-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前行2024

今天把神兽成功投送到了学校,但是神兽不甚满意,还想窝在自己的被窝里日夜颠倒不分昼夜。老父老母看着他拎着一大堆包包箱子进去学校,恋恋不舍的看着他身影消失在楼道转角才离开。

现在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貌似已经和我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前天我偷瞄了一眼娃网课上与老师的聊天,看到的是娃娃们都在和老师调侃。老师要求娃们提供一张照片,这帮半大小子都在课堂上问:戴帽子行不行?戴口罩行不行?还有人问:人长得不帅怎么办?

我高中的时候,老师说什么是什么,没有顶嘴,没有不听话,一切都是老师说了算。现在的孩子已经对老师完全无所畏惧了。

最近,看了科技袁人介绍机器翻译的视频,完全更新了我对科技的认知。

他引用了句话,大致意思是:每当解雇一个语言学家,机器翻译的功能就会更强大一步。

刚看到他说这句话,完全是一头雾水,随着袁岚峰慢慢的讲解才明白,原来人和机器的思考是不一样的逻辑。

举例子,阿尔法go深蓝的下围棋功能极其强大,但是制作深蓝的团队并没有邀请围棋大师参与设计,只是邀请了一个二段棋手讲解围棋的规则。为什么不是围棋高手的团队设计的机器可以战胜围棋九段高手?因为这是两种思考逻辑的战斗。

人的思考逻辑是根据经验来下,围棋高手需要大量的下棋复盘读谱形成经验,然后下棋的时候可以根据经验选择如何下。机器的思考逻辑是概率,每一步棋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尝试所有可行性,然后选择出战胜概率最大的那一步来下。

这样情况下,只要机器的计算能力可以跟上,他始终在下赢面概率最大的那一步棋。而人无法做到,何况人还可能犯错。

同理,翻译也是这样。人工翻译或许可以翻译出非常漂亮的文字,但无法普及,在普通人交流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那样翻译,只需要沟通双方互相理解即可。于是,机器通过每句话每个单词每个字母的在以往出现的频率大小排序,选出过往出现最多的翻译就行了。

机器的翻译逻辑是计算字词句出现的概率大小,而人的翻译逻辑是通过记忆和自己的语言习惯来翻译,在效率上远远低于机器翻译。随着机器深度学习的深入,翻译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

当我看完这段视频,让我震撼的其实不是机器超过人,而是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而是什么是创新?

当人刚开始研究机翻的时候,也是请教了很多语言学家,然后语言学家提供了很多规则,但是语言规则有很多例外,于是机器无法做到精确翻译。但是,后来研究机翻的科学家换了个思路,不再从人的思考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数学概率上考虑,结果就成功了。

那么,语言学家错了么?没有,他是人翻译的巅峰。但是时代不同了,新技术出现需要的是创新思维,才能更好的设计和利用新技术。

考虑到现在的教育上,不也是如此么?现在的大人说的都是对的么?目前看,大人凭自己的经验可能是对的。但是,未来是发展的是动态的,随着时代变化,新知识新观念新科技的出现,只有敢于突破现有思维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对未来焦虑和不确定的成年人,给孩子以时间和自由,支持他们或许是最优解。未来是不确定的量子态,我们这些适应了确定性的成年人是不适应未来的。20220408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