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赏析选编

林黛玉敏感的性格,其实在童年已经埋下伏笔

2020-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了了

黛玉幼年,母亲病重,她侍奉汤药,守丧尽哀。母亲撒手人寰,黛玉悲痛过度,连课都上不了。此后,每每读到书中的“敏”字,她都读“密”,每次写到“敏”字,她都要少写一两笔,哀痛之情,可见一斑。

我们都知道,黛玉在荣国府中,经常掉眼泪,特别是看到别人一家子热热闹闹的时候,特别是宝玉不理解她的时候。

这一切的因果,其实在童年已经埋下了伏笔。

幼年丧母,又没有兄弟姐妹为伴,还远离父亲,来到外祖母家。都说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其实是童年的经历,让黛玉对感情较为敏感。

即使贾母疼爱她,她也小心翼翼,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常常看着廊下的燕子掉泪。

黛玉说话尖酸刻薄,其实是寄人篱下的深深自卑感,却用自己的骄傲来做保护色罢了。

《我的阅读观》一书中,作者朱永新曾说过一句话:“现在想来,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

也有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一个孩子,童年沉浸在阳光和快乐中,长大以后,必然是一个温暖的人。

一个人小时候见惯了家庭暴力,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那个施暴者,或者那个逆来身受的人。

所以,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童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