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实战,比读书重要100倍的行动力法则
昨天听小步读书会唐歌讲起原生家庭,有一段非常有感触。他说到有一类孩子,从小就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一直努力不让别人失望,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受不了的,就是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和赞美。他会很上进,不断的努力去完成他的使命——活成大家期待的样子。但可悲的是,他自己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终其一生,都在等着别人的评判。
我恍惚觉得唐歌就是在描述我三十几年的心路历程。一行老泪流下来。
是的,我就是那个活在别人期待里的孩子。直到现在,我也是个缺少明确目标的人,没有目标,自然没有行动力,事实上,我的生活中常常有一种莫名的无力感。
然后我遇到了目标训练营。第一次接触了一个崭新的概念——POA行动力。
第一次见到这个公式,一脸懵。心中一万个问号,行动力和伙伴有什么关系?目标为什么做分母?
李楠老师解释完,其实我似懂非懂,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直到李老师在群里抛出了一个案例。案例中,结婚典礼上用拉爆气球的方式代替放鞭炮来庆祝一对新人结婚。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热闹,图个吉利,商店开业,过生日,结婚等所有的好日子,大家都会选择放鞭炮来表达喜悦之情。但是因为环保等问题,燃放烟花炮竹是被禁止的。如果不燃放炮竹,那么婚礼就冷清了,就差了点意思。这个时候这个POA公式就发挥了作用。我们发现,放鞭炮并不是目的。目的(O)是喜庆,环保。那么围绕这个O,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案例中,(A)是用气球代替鞭炮。
也就是说,围绕O,去找A和P,就是创造力。
简而言之,可以总结为:目标凝聚伙伴;伙伴共创方法;方法服务目标。
经过梳理和群里小伙伴的火花碰撞,我明白了如何用POA行动力这个公式,因此断定是神器无疑了。
这两天通过听课,和老师的一对一沟通,和群里小伙伴的聊天,其实很有感触。于是,孩子睡了之后特别想写点什么。刚写了一点,正在思索接下来怎么写,一个同频宝妈和我聊天,我想,那我今天就不写了吧,拖延的小怪兽又要出现了。
聊天的过程中,她询问我关于考研的相关事宜。看得出她对考研比较感兴趣,而且也曾经让她的先生帮忙问过别人。其实对于考研本身,我是持有保留意见的。一方面考研并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妄想通过考研来一次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推荐的。另外,考研究竟有多少利弊,也是因人而异的。而这时突然一个想法冒出来,她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考研并非她的目的,那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于是有了接下来的对话。
通过以上对话,我发现对方的目标并不是考研,而是育儿以及让孩子见更多的世面。那么针对这个目标,就可以通过例如头脑风暴的方式寻找更多的A和P,以期达到她的目标。她并没有在当下就想到A,但是相信经过思考和寻求帮助,她的目标最终会实现,因为她的目标明确了,而目标凝聚伙伴;伙伴共创方法;方法服务目标。
再举个我学生的例子。
这是夏冰最近的一张朋友圈他叫夏冰,高高大大的一个男生,复读时,我是他的班主任。高中时他很内向,学画画的,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他调出来的颜色和别人都不一样。因此在复读一年后,不顾家里的反对,拒绝参加高考。我劝了很久也无济于事。然后我又开始带新的班级,也再没有他的消息。
后来互加了微信,得知他后来辗转去了北京的一所专科就读,而此时的他,侃侃而谈,早就没有了以前的样子。我很惊讶,便询问缘由。
他说他知道家里供他读书不容易,不想花家里的钱,于是大学的几年,他一直没闲着。学校离市区很远,买画板和颜料什么的都不方便,因此同学们都怨声载道。他就去市里批发回来转手再卖给同学。这样他不但赚了生活费,还结交了一群好朋友。
因为内向,想锻炼自己的共同能力和表达能力,他就去超市做白酒的销售,让自己不得不大量的说话和沟通。
他说大学里对他最好的是宿舍的管理员阿姨,他说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自己赚的,他说他不再羞于表达。后来他接触了冬泳,做了健身教练,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总之在精进的路上,没有停下过。
他的蜕变一直让我震撼,但今天重新梳理他的转变,发现这一切都是他强大的行动力带来的。以目标(O)是赚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为例,A可以是买画板赚差价,在超市做兼职等。P可能是他的同学,朋友,甚至宿舍管理员。
总之,他一直在给他的生命赋予能量。
那么,我呢?我想我比以前更有力量了。可能我的目标还是需要梳理,我还是需要时间去蜕变。但是,年轻就是让不可能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