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继续发扬各级党委全面领导“三农”工作的优良传统,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以强有力的领导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这个根本方法,不断加大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力度,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实践充分证明,各级党委全面领导“三农”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体制机制。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加快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建立地(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确保党中央和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乡村振兴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大战略,务必强化投入保障,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金融部门要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要积极创新农牧业保险产品,健全农牧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加大农牧区信贷投放力度;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更多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牧业、爱农牧区、爱农牧民的农牧区工作队伍。要高度重视“三农”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对“三农”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问题弄清吃透,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处理好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三农”干部撑腰鼓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绝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实现的,需要科学的规划来引领。我区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差异很大,要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坚持分类推进,突出地域特色,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构建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制订规划、选择项目,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一切工作都要从长计议,一切措施都要有可持续性,关键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是真正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当地发展,是不是真正让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是不是真正有利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对自治区党委、政府定下来的工作举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抓到底。要持之以恒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工作,一茬接着一茬、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西藏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