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万权重助力懂感恩陌生人,从不互动的人自觉绕行!要求投稿800字以上,每周最多一篇文艺天地芳草集

女儿和《老人与海》

2023-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霞夏

昨晚,女儿一直练字,有一个多小时。我问她,作业都完成了吗?说完成了。

过了一会儿,突然抬头:”妈妈,《老人与海》,这么无聊又短的一个故事,怎么可能拍得成电影?“

“电影我也没有看过,不知道是怎么拍的,你想说这个故事情节简单,是不是?可是故事里的细节非常丰富,立意深刻,要拍出小说的境界,对导演是个挑战,但是这些内容也足够支撑得起一部电影了。你怎么想起这本书?”

“我们课上在读啊!今天读了30页,几乎都是对话。很沉闷。不仅是我哦,我们全班都被闷死。”

“你们没有读进去。”

“那怎么读?”

“要用心体会每个字,每句话,把自己想象成就在他们身边,甚至你就是他们的伙伴,他们说的话都和你有关,不弄懂他们那些话的背景和含义,你就没法和他们交流。”

女儿取出书,开始读。后来我看到她也在答题。她问我,那个男孩是主角还是配角?我说,配角,但是你自己去体会吧,你的答案更重要。

今天早上在车上闲聊,说到她喜欢说脏话骂人,感觉很爽。

“可能是因为我体会不到运动的乐趣吧,就只有这个出口了。妈妈,我经常想到没有人的山上大喊,用最大的声音喊出来。”

“好啊,那我们安排一下。女儿,写文章的人不会这么骂人。肮脏心思和行为让人不得不骂,但是骂得再狠,也是不带脏字的。”

“哈哈哈,而且还让人心服口服!”女儿应道。不知道发生过什么,应该是有人让她有所体会了。我暗笑。

“妈妈,我以前不懂什么内在含义的,现在好像有点懂了。”十三岁的孩子,才“有点懂”,突然感觉要体恤一下自己,也体恤一下她。

“懂了就好,那文章读起来就有意思了。”我推荐的书,孩子们多半不爱读,老大读的书还有些意思,到眼前这个老二,只读网络书,而且都是有点不着调的书,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二”。而且,她给自己的评语就是“二”。消遣消遣吧,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时代的书,让她获得快乐,书就有功劳。而且网文有很多好看的,轻松又美,我也很喜欢。

“妈妈,《老人与海》光讲老人被大鱼拖着走,就写了八页!这么点事,他怎么能写八页!”

典型老“二”的跳跃性思维。

“大的情节是被大鱼拖着走,小的情节有多少?”

“那些小事都要说吗?”

“生活就是小事啊!想象一下自己,孤零零在海上,每一个变化,很小,却都可能关系到生死。而且,有没有觉得老人很冷静?简直没有情绪一样。可是真的没有吗?海明威是战地记者,他所提倡的就是用最口语化的文字说事实。你这个年纪,不要说战场上的生死,连挫折都没有怎么遇到过,还体会不到海明威这种文字的力量。”

“海明威是真的待在战场上吗?”

“当然,战争的残酷他亲身经历。在生死面前,情绪算什么?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考虑很多发泄的方式,体育啊,或者像你说的到山里去大喊。但是海明威的主角不倾诉,不呐喊。他只做事。你说是不是很悲怆?那些情绪在他的老人身上又通过什么来表达?”

“那我有点懂了。”

“字里行间有很多可以读出来的。海明威最后是自杀的。用一把手枪。”

“有这样的经历,我好像可以理解。”

停了一下,她说:“妈妈,可是我想说我挺喜欢《老人与海》的。昨天晚上我认真读了,发现还是挺有意思的。”

“你喜欢的话,就可能碰触得到这个故事最终想说的东西了。海明威在说的不是他真的想说的,他想说的,他偏偏不说,就让你去感受。”

我突然发现自己在说的是金圣叹的话。

古今中外,有什么绝对的区别呢?

“嗯嗯,好的。”

淡淡“好的”两个字,从女儿口中说出来太难得了。久违了的两个字啊!

几年以来,都是斩钉截铁的“不”。

感谢海明威。同时也感谢自己,偶然做了一次桥梁,让先人和后代之间,越过岁月和时代的鸿沟,彼此理解。

金圣叹问,后来人会想起他吗?想起他的时候,他有什么礼物给后人?

他们都有答卷。真是交代得过去了。

而我两手空空,有点惭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