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就了网络世界的高情商,现实的低情商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那年花未央

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通讯社交变的更加容易。人们似乎更喜欢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来一场现实的对决。

在网络的世界里,用于评定一个人的高情商,通常用“会撩”来形容,而这也是大多数女性用于评价那些极会聊天的人的惯用词,看似是一个贬义词,其实褒义的成分更大。

显然对于女性来说,会撩的人更容易受到待见,而那些不会撩的通常把天聊死,显然不怎么受到待见。

那么今天,可能你觉得一个人会撩,可实际上他或许是一个很宅的人,现实生活中更可能就是跟女性聊天就脸红那种。

而很多人称这样的人“闷骚”。

那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人存在,为何在互联网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竟然如此的大相径庭。

在我看来有两方面因素:1.现实的不可逆转性;2.网络的无负担性。

现实的不可逆转性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甚至电话都极少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书信、电报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达。

而对于对方的印象只能在字里行里去猜测,去幻想。

再后来通讯和交通都变得非常便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面谈。

试想,如果两个人谈恋爱。先交流再见面和先见面再交流可能完全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

先见面,人更容易通过第一印象去判定这个人要不要继续交往,如果第一印象比较差可能就不会有继续交流的可能了。

先交流,人们更喜欢通过字里行去认知一个人,再见面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不能接受的场景,我想大多能持续交流下去。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往往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管是从第一印象或是字里行间进行判定,都属于自我的感觉。而不同的是,第一印象似乎更加容易先入住为主,从而产生现实的不可逆转性。

所以,现实的不可逆转性会让人们更喜欢选择通过一种枢纽连接两个人,而不用单刀直入。

网络的无负担性

两个人通过社交工具连接,在网络的世界中,大家互不相见,相互之间不会存在任何负担。

在网络的世界中可以侃侃而谈,不会因为第一印象被否掉,同样也不会因为说话的尺度而被彻底拒绝。

而在这种无负担性的场景下,互相之间完全掌握着各自的主动权。

所以,在这样的场景下,人不会顾虑太多,而迎合恰恰是人的本能,所以几乎很轻易的就可以互相博得对方的好感。

而现实的场景下,人们会更在乎别人对自己外在的看法,当有包袱存在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是本意的事情,最终把事情搞砸。

比如一个宅男,去见女神,肯定不会当面去撩女神,所以,支支吾吾,脸红就最终把事情搞砸了。完全给人判若两人的印象。

所以究其原因,人一旦建立了一种思想包袱,即使再怎么内心去鼓励自己也有很大概率把一件事搞砸。

人向往美好,更希望在别人眼里也是美好的,而美好是一种卸不掉的包袱,只会越背越重,最终直接毁了一场约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