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传播正能量谈天说地

絮絮叨叨

2024-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付强_

和几个朋友小酌,席间有说看到我发在某平台上的东西,象是邻家大哥在闲话家常,很是亲切。讪笑着,我说那是无所事事闲着蛋疼,信口胡诌,兄弟你切莫当真。

一阵哈哈。老同学接着说,读书那会,老师在课堂上没少念你的作文。受到表扬了,酒兴更浓。

是有这个僻好。平时只要闲着,便会在手机上鼓捣,内容天马行空,用语音一气呵成,但一般不会太长。写完了,校对一遍错别字,只要还算通顺,便发上平台。有个选项,即所谓正能量问题,若是“实话实说”的“吐槽”,便留中“仅自己可见”。

如此这般,都是缘于年轻时写日记的坏习惯,这一写不打紧,便成了“几十年如一日”。

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随笔游记故事或是散文?其实我并不在意,文字的一种形式而已。觉得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变奏,散文更注重的是自己,多为叙事裁心;而随笔则是把中心移至他者,可以多为说理言辞。在保存的几百万字的文档中,也有作过分类,其实连我自己都觉得分不准确,统称为笔记最好。

首先,是作为日记写出来的东西,不过发上了平台而已;再者,不拘泥于文体形式,恬淡自如,随意亲和。如果文中有一些智识,应该也是自然的,和文体水乳交融,不是人为有意的添加涂抹,不象“公知”那样试图招人耳目,也不象学者做学问必须引经据典,更不指望平台给我多少稿费,而是出自多年来的一种僻好,水到渠成,流淌回环,无欲无求。

记得哪个名家说过,“细而不腻”和“低音淡色”是文章写作达到高超境界的两翼。细,强调的是行文生命的调性和本色;低、淡和腻,说的是正反两面,强调的是文章的朴素和节制的性格。于是不用冠冕堂皇的词藻,信手拈来平铺直叙,所谓邻家大哥的家常便饭,不,应该是邻家大爷的絮絮叨叨。

还会写下去。写到哪天记忆短路视力模糊看不清手机屏幕了,就作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