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我是自己一个人过的。
自己一个人很自由,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今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我是和另一个人过的。
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会顾虑,吃东西会考虑到对方的口味,出去玩会考虑到对方的心情,想做什么的时候会迁就对方的时间。
自己一个人的时光,挺无聊的两个人一起的时光,挺有趣的。
不经意间电脑右下角的日期显示着已经是2015年,眼下我又度过了一年,而这一年时光在我身上的改变,旁人无从知晓,自知却不敢自视。前几天去剪短了头发,尝试了二十年来从没有尝试过的发型,也穿上了以前的自己绝对不会想象的衣裳,试着对自己做出了改变,即便在别人看来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内心的纠结只有自己明了。在过去的2014年里面,我没有变得更坚强,没有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更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也没有认识更多的人,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把这一年铺开,我只能看见每天的自己,过得像一个最普通的平凡人那样——碌碌而惶惶,却仍然不止住对未来抱有奢望和幻想。大概每一年的年初元旦或者春节的样子,我就会随手写一篇开年日志,告别一些东西,写下一些期待,但是每到这一年走到了头,我都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什么都没有实现,什么也都没有改变。但是在2015年的年初,我不想留下太多不切实际的愿望,只是真诚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够多点有趣的时光。相比无聊,我宁愿站在美好的辛酸里,手忙脚乱。
就像一只长时间的沿着封闭的回廊前行的蝴蝶,间或,零碎轻柔的光从天花板那样的地方飘洒下来,会暖和地覆盖在我身上。对我来说,能够与他人交谈,交往,能知晓哪怕半点对方的想法,就好比在长途的独自行走中遇上光一般,是珍贵的,而一直以来,光极少被我留住过,有时是,因为入射角度不再允许它们透进,有时是,它们离开,去照耀更喜欢的东西。于是我从未想过在大学,能够有机会认识,并且历尽时间的考验,身边还有一群可以在寒冷的冬夜边走路边聊天的知己。那个疯狂的下午,是我记忆里永远不会抹去的美好,一起去爬山,一起去唱歌,那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毫不夸张的说,那是最开心也最真实的笑声。我自己都问过自己,也许当初不是被安排在那个寝室,而是和你们在一起,会不会大学也变得有那么些些不一样,当然我相信一定会有争吵,也一定会有生气,但更多的时候应该会是那种心贴心的时刻吧,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那些不易对人言说的小情绪。不过生活就是因为这样,才有不一样的魅力;因为有意外相逢的惊喜,才会让人更加懂得珍惜。其实我只是想说,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才意识到,我当初许下的小确幸,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实现,可以做我最喜欢的事情,可以遇上一些和我喜欢同样事情的人,我们一起生活,一起面对不可知的现实,我们信任彼此,我们彼此都知道对于对方来说什么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于是我觉得我应该在心里悄悄的说声“谢谢”,对你们,对掌管命运的神,对命运本身。
前段时间看《人物》杂志里面的一篇文章《百感交集只说无憾》,采访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谈到在录制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时,主持人将出现频率最高的媒体标题收集起来贴在一块白板上,包括「妥协」、「身心俱疲」、「最牛校长」、「遗憾」、「惨胜」等等。他问朱清时,让您选一个,您会选哪个?朱清时一个也没选。他拿起放在面前的马克笔和白板,毫不犹豫地写了两个字,「无憾」。这位中国最具声望的大学校长,在2014年为其坚持了数十年的事业画上了句号。卸任后,对于一切的成败说,他只在轻轻叹了一口气之后说到“能做的我都已经做了”面容饱含深深地无奈。这正是这本杂志的魅力所在:既不偏狭待人,也不肤浅溢美。喜欢编辑和记者选择只呈现事实而让读者自己看到的真心和努力,无论感情还是工作,时间花在哪里最明显不过的事情,世上从没有“没时间”这件事,只不过它不那么重要而已。书籍杂志和人一样,也会有好劣之分,如果“劣”,只是说明你缺“少”了必要的努“力”。让我借用你的眼,只愿懂得了解更多一些。
转眼间,周围好多认识的人都已经临近毕业或者正在准备毕业,感觉心里有一点空。没课的日子太多,好久没出门,发现学校也有了悄然的改变,接近封顶的教职工宿舍,文学院旁边新开的一排路灯,就连宿管阿姨,不知不觉间都已经换了三个。人们总说风景没变,变得是人心,我的心没变,周围的风景却早已不是当初见到的模样。出门总是会绕着图书馆那里走,会怀念那些个在晨光里背单词的少年少女,也怀念开的不知道多繁盛的樱花和小池塘边的睡莲,正如那句“荷叶青碧依旧,花开却待明年”。我不知道多少人会有这样的情况,平时被问到兴趣爱好可以吧拉吧拉说出一大堆,但遇到真正深入的问题就无言以对,好像自己什么都懂得一点,但又没有一项是精通的。以前总是靠着旁人以为的小聪明蒙混过关,但渐渐发现在真正的强者面前简直无地自容,我已经大三了,周围的声音里有关“未来的职业”的分贝越来越大,可我发觉自己所有的想象和那些半吊子的爱好都不足以在现实里成为实在的出路。所以,我想成为真正精通的人,哪怕只有一方面。并不是怨天尤人,亦不需要自怨自艾,既然在大学中并未踏入心仪的领域,那么需要用另一种途径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是自己的事情,需要平静的面对和分析,想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想要记录自己的生活,想要被人喜欢,仅此而已,别无其他,没有功利性的目的,没有人心叵测的勾结。就好像电视剧《未生》里面张格莱说的那句“如果你有想做的事情,那么就只考虑你,没有能够让所有人都满足的选择。”而那个因为教师资格证的面试早起的早晨,尽管是这几年以来第一次出去连路灯都没有,只是一片黑暗的校园,想着没人比你更早起,却在走到食堂的那一刻,发现早已准备好热腾腾的汤面能够让你吃到嘴里。真的体验了一次剧里面那个场景“无论你多早去迎接清晨,总是会看到路上有人,虽然你认为别人还在梦想之中,但无论何时,这个世界总是快你一步。”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一定会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被封为经典的第一句话贯穿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英语里面,时至今日有很多种说法,如till today ,till now.但是我最喜欢so far,已经时至今日,那么过去一定已经走得离我们很远很远。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is mistery Today is present.这是我最近的三年,它参与了我的改变,引发了我的改变,或者导致了我的改变。这三年里变得更成熟,不是10到13岁的成熟——仍然对这个词一知半解的时候,也不是13到16岁的成熟——尝试自己的方式去定义的时候,也不是16-19岁,那段最为鲜明,简直没齿难忘的日子里,我不成熟地想要去改变一些原本没办法改变的事情,从20岁开始,有一些想得不可得,被动的或主动的,我想将它们从生活里剔除,眼下的我希望能够迎来更广泛、更宽阔的事物,我希望可以在更加大众的价值观里,找到能够稳定自己心里的一块玉石,如果总是计算着最后要多么多么的成功,会被自己的目标压得疲惫不堪,就像一段漫长的马拉松,必须在内心把它分解成一段一段小的目标,才能一直坚持不断跑到终点,这其实无关坚持,只是把难以负担的无限变成可以完成的有限。过去早已过去,未来永远未到来,时间永远只到现在为止。
如明日好景忽远忽近
仍愿抱着这份情没疑问
任面前时代再低气温
多么的庆幸长夜无需一个人
任未来存在哪个可能
和你亦是最后那对变更
唯愿在剩余光线面前
留下两眼为见你一面
仍然能相拥才不怕骤变
但怕思念唯愿会及时拥抱入眠
留住这世上最暖一面
茫茫人海取暖渡过
最冷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