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爱读书--我想谈谈《红楼梦》缺点

2022-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粉笔老怪

声明:本文原创,首发于简书平台,文责自负。

说《红楼梦》有缺点,肯定会遭到一大批红迷的攻讦,因为有人的确爱《红楼梦》爱到痴迷,恨不能全身刺青,脑门上再刻上“红楼梦”三个字。本文综合前人观点略作小小的探讨。

《红楼梦》的第一个缺点称之为“断尾”。所谓“断尾”就是没写完,没写完从作者而言,就是缺点。但从读者的角度而言,增加了自己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我们都说,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红楼梦也是一样,所以大家对结局充满了自己的不同认知。当一个高鹗版本的续出来之后,大家都骂他是狗尾续貂,结局不对;刘心武的续红楼梦出来之后,结局好像对了,但意境太差,文字没有诗意。总而言之,就俩字,不行!就像断臂的维纳斯,留给了后人无数想象的空间。所以,论者蜂出,意见纷纷,学者们也参与进来,形成了一个显学:“红学”。现在查有关《红楼梦》的文章,虽然不能说浩如烟海,也能叫汗牛充栋,几千本著作,几万篇文章,比原著文字数量高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这种情况我们要反思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如此多的人去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去研究。并且,当下红学研究中“钩沉索引”一派,非要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和事件一一和现实相对应的方法是否把研究引向了歧途。如果拿着研究历史的态度去研究文学,是否用典过于迂腐?停留在对诗词之类的把玩层面,而没有更深的思考,是否与大众的生活越来越远?

《红楼梦》的第二个缺点称之为“宿命”。所谓的“宿命”有两点,一个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的判词中就已经确定了各自的命运,如何发展,也改变不了这种结局,这不是宿命是什么?从小说的角度而言,当大家都在批判《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脸谱化”、扁平化的同时,难道《红楼梦》就不是人物命运的宿命化吗?第二,无论是在《好了歌》中,还是《飞鸟各投林》中,都透露出一种消极的、悲观、虚无的情绪。帝王将相,荒冢一堆;金银财宝,身外之物;夫妻情深,转身改嫁;养育儿孙,未必报恩。健康的价值观与此都是完全背离的。专家们还要大家读《红楼梦》,不仅要选读,还要整本阅读《红楼梦》,在孩子们的三观还未成形的时候,就不担心他们消极悲观吗?

《红楼梦》的第三个缺点是“错位”。所谓的“错位”就是里面的人物年龄与心智完全不符啊。林黛玉、贾宝玉这些人都是十来岁左右的小孩子,哪里会有看破红尘,对人情世故完全通晓洞达的心智呢?你别说天资聪颖这事儿,如果是理工科,数学、物理之类,我觉得小孩子有可能比大人强,但如果说人文社科这方面,一个未经世事,天真懵懂的孩子,还没有体会过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没有体会过男女情愫、没有过为人父母的经历,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就能懂以上种种感情,这个基本上就是胡编乱造了。后来,看到余秋雨说,《红楼梦》作者是从江南文人那里抄了很多诗词,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错位了。此外,人物的性格为什么从来不发展吗?小孩子不应该是发展变化最快的一段时间吗?

《红楼梦》的第四个缺点是“狭窄”。所谓的“狭窄”就是作者的所描述的主要是才子佳人的生活和感情。其它的,家族衰落也好、社会剥削也罢,都是作为背景间接来描述的。至于说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没落,就拔得太高了。作者曾在书中讽刺和批评其它的才子佳人小说“千人一面”、“千部一书”,说得当然没错,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确陷入了一见钟情、丫鬟牵线,私定终身、坏人作梗、中举团圆的结局,成为了炫才的工具,但《红楼梦》看起来,只不过是在才子佳人类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良:家族多了,人物多了,结尾变为悲剧了,如此而已。至于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这个论断实在无法苟同。论视野上的纵横捭阖、叙事上的穿针引线能比得上《三国演义》吗?论上天入地的想象力、调侃天下神佛的诙谐能比得上《西游记》吗?论对人情世态底层人物惟妙惟肖的描写能比得上《水浒传》吗?还有很多书都有自己的优点要超过《红楼梦》,所以,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才子佳人类小说的最高峰才是比较中肯的结论。

个人最佩服的《红楼梦》的是它富有诗意的语言,这一点而言,确实是后人难以达到的一种水平。

以上所言,狂悖不经,还请大方之家指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