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我的开销省了50%

2023-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顾小宝

昨天我打开这个月的记账本,非常惊喜地发现,国庆后的这段时间,我的开销比上个月少了很多,如果按照一个月30天来算的话,那这30天我的月开支同比之前省下了50%左右。

回想一下,我觉得这真的应该归功于这本简单又强大的小书《拿铁因素》。

最初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拿铁因素》,真的是不明所以。若不是樊登老师推荐,就随手扔在一边不会再看了。不过看完简介和序言,最终还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这篇希望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的原因,就是看完书期间,这本书中的关于财富自由的建议就像魔法一样每天围绕着我,就是每次我想花钱的时候,脑海中马上会跳出书中的建议,让我立马就不想花这笔开销了。

今天就把这本简单、对我来说很神奇,又有效的书《拿铁因素》分享给大家。

01

千万别小看每天省一杯咖啡的钱

书中的主人公佐伊在一家杂志社做副主编,每个月收入有五六千美金,这在普通工薪阶层里算是不错的水平。

但这位佐伊小姐拥有职场打工人普遍拥有的焦虑:

是个月光族,每月存款;

每个月底还信用卡的时候总发现还不完;

经常按照最低额度还款;

之后还要想尽办法还剩余部分产生的高额利息;

……

佐伊为此经常焦虑到做噩梦,她会梦见自己在跑步机上跑步,突然跑步机加速越跑越快,怎么也停不下来,直到她被惊醒。

这个梦似乎是一个暗示,预示她的财务压力过大,就像跑步机上的自己,每个月总有还不完的信用卡,长此以往,利息滚利息,最后自己陷入这个噩梦中都出不来。

有一天,佐伊人生的转机出现了。

那天,她在一家咖啡馆买拿铁的时候,看到墙上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上呈现的生活环境正是她向往的未来生活。当时她很想把这幅照片买回家收藏起来。但仔细一看,标价上写着1200美金。她的脑海中马上跳出一个念头“我付不起”,随后拿着自己的拿铁离开了。

回到公司后,佐伊的上司芭芭拉看出了佐伊脸上的失落,一问才知道佐伊在咖啡馆的经历。这时的佐伊干脆向总编大人吐槽起了自己的生活:

自己目前的生活压力很大;

每月都有还不完的债务;

不知道如何摆脱财务困境;

更不知道人生怎么样才能出现转机;

总编芭芭拉当下建议她去找一家咖啡店的老板亨利:“他很有见地,能够给你很多有效的人生建议。”

见到了这位亨利,佐伊先告诉她这两天在咖啡店买不起一副照片的经历。而亨利的建议出乎她的意料:“你只要买得起咖啡,你就能买得起这幅画。”一杯拿铁4.5美元,一幅照片1200美元,佐伊觉得亨利在瞎扯淡。

得知眼前的佐伊有着在每天通勤路上都要买一杯拿铁的习惯,亨利给佐伊算了一笔账,一杯拿铁4.5美元,按照一周5天工作日算,就算周末不喝咖啡,一年下来不算利息,总共要花费1200美元,不就是那副画的钱吗!

佐伊恍然大悟,原来只要每天省下这一杯咖啡的钱,小小的梦想到年底就能实现了。

亨利接着告诉她,想要逆转自己目前的负债局面并不是难事儿。先是要让自己账户上的钱自动转起来。那首先自己的账户上得有钱。

亨利又给佐伊算了一笔账,她让佐伊把自己一天的开销都列出来:早餐、中午的盒饭、喝的水、下午茶这些吃喝的花销……,加在一起是29.75美元。

这些正好是她一小时的工资。

为什么要这么算呢?亨利解释道,不要再认为自己一小时的工资是5美元了,算上这些其实是一个小时25~30美元。

所以,千万别小看手上这杯拿铁的钱,只要减少每天这样一些不是必须的花销,一个月的存款就出来了,而且累积起来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02

把人生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佐伊此时遇到的不仅仅是债务危机,还有人生两难的选择。

因为恰好这段时间,佐伊的老友给她推荐了一份新工作,薪资比现在的高一些,但要搬去一个更远的区域,而目前的工作她正是她热爱的,也正做的得心应手。想想目前的债务危机,若是自己的收入能更高一些,或许能早日还清信用卡。

但亨利说出了真相,真正的富有绝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人的赚钱能力,更重要的是自己规划财务的能力。

亨利举出很多电影明星的真实例子,他们这一辈子挣了特别多的钱,但到了晚年却破产了;还有很多人中了彩票以后,没过多久也破产了。这就是“赚钱容易守钱难”的意思。

反观我自己,有些消费行为真的和佐伊很像,有段时间一直觉得如果收入再多点,就可以有更多存款。但事实上,收入上去了,对物质的需求就会上去,手头有的钱了就想着开始折腾是人性。

早些年收入低的时候,每个月开销确实少,但每个月也能把收入的50%存下来,后来收入上去了,存款确实多了些,但很快因为自己的贪婪产生更多的消费:

职位level上去了,觉得应该买更贵一点的衣服;

尽管从来不买奢侈品,但小高跟鞋一双又一双,西服一件又一件;

开始接触一些理财产品,完全是贪婪在没搞懂的情况下瞎投资,亏了很多;

又报了很多很多课,这个还没学完,又报了那个,源源不断;

……

我自己翻了一下每年记账本上的账单,收入最高的那2年,真的消费也是最高的,看起来自己没有那么多东西要买,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物质需求。但那些年,自己并不自律,原因就是一直在向外求,并没有把力量拉回到自己身上,所以财富流失的也非常多。

那就有人会说,人生这么短暂,不是应该及时享乐吗?想花钱的时候就花,想买什么东西就买什么东西。反正到生命结束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要存这么多钱干嘛?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书中就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方向。

佐伊的上司就是那个总编芭芭拉,其实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在早年就赚到了100万。在美国,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早早的实现财务自由,而且仅仅靠收入和存款的话,其实是很难的,但芭芭拉做到了。就是用了亨利给她的建议。

最初她也有这样的想法:人生短暂,存那么多钱有何用?但有一天她母亲查出了癌症,而她当时也正巧有一份新的工作机会出现,收入也更高,但要搬去更远的区,这样就无法照顾重病的母亲。那时的芭芭拉生活也并不富裕,没什么存款,当时生活陷入两难。

后来,她听从了亨利的建议,拒绝了新的工作,和母亲同住照顾她,每个月按照亨利的建议进行账户管理,最终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有别于其他理财书告诉你,要实现财富自由有这些技巧。

这本书之所以我称它是简单又有效的,因为它其实并没有非常直接地灌输一些理财技巧,而是通过女主人公佐伊的经历,把人生的几种可能性告诉大家。想实现财务自由不是非得一夜暴富中彩票,也不一定要爬到职业巅峰……

真正的自由是你在遇到人生危机,需要钱的时候,你手头是有存款的,这会让你对生活的恐惧感减少很多,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困难。

打个比方,就像我之前在《同事父亲突然车祸进ICU》这篇里面提到的那位女生,前段时间她还是辞职了,因为在父亲车祸后,母亲难以接受心脏病爆发,也住进了医院。双亲都住院的情况下,她实在没有更多精力管理工作,况且家中还有孩子。

她在临走前跟我说的话:“还好自己手头没有车贷房贷,年轻时也存了些存款,现在暂时财务上能保证。”她想想请2个保姆的花费,还不放心,辞职是她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也是因为她其实也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自由并不是说大富大贵,账户要达到多少数字,而是在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有底气有这个基础可以让自己做更多选择。

03

尽早实现财务自由并不难

讲了这么多,很多朋友就很好奇,书中这位厉害的亨利到底给了什么样的建议呢?

佐伊和过去的我想法差不多,觉得要财务自由要么是突然中了彩票,要么是突然有个远方亲戚留给我一大笔遗产,光凭自己的能力,怎么可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亨利说:“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分三步。”

第一步,先投资自己。

这并非大家之前理解的要给自己报个MBA班,要给自己充电的意思。

而是要让自己成为第一个被支付的人。就是把每天工作的第一个小时的工资存入你自己的账户,而不是给银行还信用卡,或者去消费给其他平台,只给你自己,真的就只是投资自己。

亨利用“投资自己”的方法给女主人公佐伊又算了一笔账,她一小时赚25-30美元,一周工作大约50小时,把每天第一个小时的工资存下来,那每天就存了25美元。

亨利按照当时美国的年化和复利方式来计算,40年后佐伊的回报是991913美元,也就是每个月按照他说的方式把每一天第一个小时的工资存到自己的账户,40年后佐伊就有将近100万美元的收入。

亨利把这个账户成为退休账户,常年都不要取这个账户的钱,这样退休后,就能为过上真正的“百万富翁”的生活提前做准备,仅仅是靠收入。做法就是可以要求财务直接帮你把工资里的这笔钱打到这个账户去,也省去自己很多转账的时间。

第二步,不要做规划,让剩余的钱自动运作。

亨利不建议大家每天那个记账本把每一笔开销详细记录下来,这条和我们很多人之前的习惯和思维也是相反的,像我本身也有记账习惯。

因为亨利觉得,既然已经存好了退休账户,而且40年后才会用到这个账户,相当于在给自己存安全感了,那就不要再把生活搞的这么复杂,轻松一点,剩余的钱就要买啥的时候就买啥。

那很多人会问了,其实这样算来每个月第一小时的工资存一个月算20天工作日好了,并不少哦,剩余的钱再付完房租,水电煤,生活必须的话,其实也没剩多少了。

确实,亨利所说的不要做任何规划的用意当然是帮助大家能把钱存下来,而不是说随便花。没剩多少的话,反正也已经存下了钱,剩余没多少当然首先还是要保证正常生活的。

另外,亨利建议每个月的信用卡千万别按最低还款额度来还,因为后面未还的利息非常高,时间长了就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就会发现有还不完的钱。

还不如前2个月省一省,一次性把信用卡还完,免去后顾之忧。

第三步,从现在起富有的生活。

亨利说完,佐伊马上就叫起来了,自己还负债呢,怎么个富有法了?

亨利说:“富有是一种心态。你要像一个富人一样生活,像一个富人一样从容,你要想自己账户上的钱在不断地累积,所以你可以很从容地支配你手里可以支配的钱,而不是像一个穷人一样思考。”

亨利觉得穷人思维就是想买很多东西但没钱,就想着透支信用卡去消费,这样搞的自己压力越来越大。而富人永远是要让自己从容安全,就会存钱让自己手头有更多可支配的钱,可以做更多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事情。

亨利建议大家,减少一点即时性的满足,用一个梦想驱动自己攒钱,比如为自己年底的旅游攒一笔钱,这时候你就会需要一个梦想账户。

其实大家回顾一下自己工作后的这些年,很难存钱的原因是什么?

我自己反思一下自己,比方我早几年一个月赚1500元的时候,每个月竟然能存500元,真的可以存下来,因为那个时候自己有存钱的意识,欲望没那么多。

但后来随着职位上去了,换了公司,觉得不再是职场小白了,又总是把眼光投向别人,就添置了大量没穿几次的皮鞋、西装、衣服等等。前几年我断舍离的时候,扔掉了20多双鞋,当然是穿坏了,裂口了不能再补的鞋子。

从中也看出来之前有段时间收入涨了很多,但存钱意识弱了,开支上去很多很多,感觉反而比早些年更穷了。

还有一些小钱也花的厉害,比如随手买杯奶茶,路过便利店就买一盒巧克力,看到打折东西就买,也不管是不是家里真的缺这些……

这些即时性的满足,最终让我的开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东西越多,我就感觉自己越来越穷,到后面就想着投机取巧要去理财,不劳而获的这种贪婪就出来了。这真的和自己上了多少课,报了多少班无关,没有反思自己,不会有任何改变。

这两年踏踏实实的反省,断舍离也好几次了,对物品的执念还真的放下了,真的轻松不少。我反倒是觉得开始富有起来了。

另外,大家不要觉得富人是随便乱花钱的。我们公司之前那个富二代,每天还开阿斯顿马丁来上班,花钱并不是随便花的,为人非常低调,有9块9的咖啡不会点10块钱的,每天他妈妈还给他带饭,不随便叫外卖,他很注重健康。

后来还给自己报了个名校的MBA,关键的钱真的是用来投资自己。而不是物质。

我们老板有个合伙人,他说自己请了个烧饭的阿姨,每天给员工和自己做饭。经常有客人来谈业务,他也让阿姨烧饭,留在公司吃饭,省钱又健康。

你说他没钱请客户吃饭吗?他真的很有钱,很多商界头部大佬都是他的客户,但他也很珍惜钱,知道把钱用在刀刃上。

写在最后

书的最后,女主人公佐伊在回家后立马按照亨利说的去做,给自己设立了3个账户,定期存钱进去。也不再透支信用卡了。

仅仅3年的时间,佐伊摆脱了负债困境,还完成了3次旅行,30岁的她,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因为她现在可以掌控她的人生了。

这本书中对我自己最有用,最魔法的那句话就是:少喝一杯咖啡,少买一块巧克力,退休后你就是百万富翁。

哇哦!你们知道吗?我下班通勤路上,沿路全是各种网红美食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前两年上班的地方都是奢侈品店。

这极大的考验我的心态和实修功力。

每段时间,我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拿铁因素”把自己从这种物质欲望中跳脱出来。我非常深刻的感受到,在这个游乐场中,自己越来越像一个旁观者,这么多琳琅满目的游戏,你要玩哪个,进去玩之后,最终都会有对应的结果出来,认清这个结果,选择权抓在自己手里。

这本书不是给答案的,而是给一种选择,怎么选都可以,也都会有相应的不同的结果,至于这个“拿铁因素”只是一个比喻,也可以是“奶茶因素”“香烟因素”“口红因素”,找到你身上的“拿铁因素”,为自己的梦想做出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