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读书后感后写作

《看不见的城市》:有没有一本书是契合你的气质的?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30人  向日葵花海

曾经迷恋过余秋雨,就是被行文的从容和语言的别致所吸引,总觉得形散神不散而且语言高级。当然,也有可能就是单纯向往那种“行走江湖”看世界之余还能行文抒怀的生活吧。

可是读了《看不见的城市》,才觉得这才是更写意更自然的行文。那种感觉就像读书之际抬头看见天边的一朵闲云,低头看见一队赶路的蚂蚁,前方视野里有一个美丽的身影,闭眼刚好起了一阵午后微风......就是那种等夜里一朵花开,看露珠从荷叶上滚落,听熟透的果子裂开的瞬间柔软与感动。

在慵懒的午后读上一段,在下雨的床边畅想一阵,在旅途中读上一节都可以,因为读这本书像读诗,读散文一样,可以随时随地开始,也可以随时随地结束。当然,也可以完全进入作者架构的城市迷宫,在空间里行走,去感受某个心动的时刻,去因为某个柔软的瞬间浮想联翩,甚至可以为了某个句子而感叹文字之美。

读每一本书的感受都不同,但是有没有一本书让你觉得特别契合你的气质呢?

我在读《看不见的城市》时,月半哥读了一小段之后说“真适合你啊,你就是读这样的书的样子,你就是这个样子”,我听到的时候震惊到一下,然后就觉得“嗯,是这样”,突然就觉得应该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本觉得和自己无比贴合的书吧。

我知道月半哥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因为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受。散漫,喜欢自由,小情小爱的心思特别细腻,时而去学吉他,时而去学古筝,时而去读哲学,时而陷入无聊爱情小说,无定性无常性。就像这本书散漫而充满想象的文字吧,也许问我这写了什么,我根本答不上来,可是我依然看的津津有味,并为每一句而感叹,为作者构建的每座城市会想象一个场景。

作者仅仅是通过一个城市中的掠影来传达一个城市的气质,一个躲雨的场景,一个女人的形态,一个房子一座山一条河,可是读起来你却可以清晰的想象出这个城市的样子。

“欧菲米亚是个在每年冬夏至和春秋分交换记忆的城市。”

我不禁就想起成都的一场银杏叶黄就漫进了湿冷的冬,一夜雷声滚迎来了热烈的夏,虽然这是个四季不那么分明的城市,可是冷与热的交替却是仪式感十足,让人记忆鲜明。

《看不见的城市》:有没有一本书是契合你的气质的?

那么我梦想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想了想,觉得星空大海,白云黑土,花开雨落,一切看的清晰听的真实的美好事物我都想容纳在这个城市里。可是,这些原本都是城市已经有的啊,只是需要好奇的眼睛和美好的想象来感受城市的荣誉和苦难。

这本书随处都是会让你遐想的句子,读来就像几米的文字,简单中透着想象,夸张中透着童趣,真实中透着柔软,说不出有多么的好,可是会让人柔和坚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