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3天包你学会xxx”的话,就别再相信了
昨天有小伙伴私信我:
susan姐,我看你经常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看的书,我其实也是想要像你一样读书的。
可是,我真的是坚持不下来。
我都读了一个多月的书了,还是感觉都没啥变化,就觉得特别没意思。
你能和我说一下,如何才能坚持读书吗?
嗯,这个,已经是我收到的关于如何坚持读书的第n个问题了。
可见,能坚持读书、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难怪就连笑来老师自己、读了1000本好书以后、也是要拍照朋友圈留存的哈哈。
![](https://img.haomeiwen.com/i5968432/b6eaeb5405e9b2fc.jpg)
这几年,我已经累计阅读了接近300本好书了,预计得要再过两辈子(14年)才能达到1000本书的目标,反正,我到时也是要发个朋友圈的哈哈。
那么,为什么都知道读书是好事、但真的很难坚持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系统思考”这个角度去分析。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出差住酒店时、酒店给你的感受好不好的判断之一,一定是这家酒店的淋浴器是否灵敏。
当你将调温器设到“温”、并让热水器运行一会儿,还是觉得水冷了。然后呢,你就会将调温器转动到“热”,然后让水再接着流一会儿,你就又开始测试水温,发现还是太冷,你又继续把调温器设定在“非常热”,这时水温正合适。但是呢,你没洗几秒钟,你就会发现水温又太烫了,然后你只好又把调温器转回到“冷”。
反正吧,在某些酒店里,你就得反复多试几次,水温才会合适。
反正吧,那些非得多试好几次的酒店,会让人感受很不好,会被拉入黑名单。
嗯,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呢,就是因为在实际的系统中、充满了“时滞”的现象。
就是说,从行动到反馈之间,是比较耗费时间的。
小到上面说的调节热水器,大到制定销售策略所耗费的时间、制定管理办法所耗费的时间,更大到经济周期的调节等等,无不受到“时滞”的影响。
咱们举个工作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对的,特别常见的库存管理。
本质上,就是要找到那个均衡点,既能基本满足日常生产的需要,又能避免货品积压、挤占运营成本。
而在库存管理中,如果稍微发货有时延、就上赶着加大库存量,你就会发现说,到最后,这个系统的震荡、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再比如,投资中也经常可见因为“时滞”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每天市场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消息。
如果你着急着“即时”针对这个消息给出举措,其实就是忽视了系统的“时滞”,进而“越决策越错”,遭受资产的损失。
我身边就有很多短期盯盘的朋友,恨不得时刻黏在K线图上。但把收益放长到年度来计,就真的吧,收益率远不如采用“定投策略”的我。
嗯,小小凡尔赛一把哈哈。
那么,读书也是一样的。
做出读书这个动作,到产生成效之间,有着比较长的时滞,进而使得很多人失去了耐心。
这个时滞、会有多长呢?
以我的过来经验看,至少得是持续阅读半年以上。
当你持续阅读半年以上,你才能逐步找到不同书本之间的描述类似事项的内在逻辑,你才能从多个维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你也才能从这种关联性中找乐趣和反馈。
至此,你读书才算是熬过了时滞期。
那么,在遇到“时滞”期时,我们该怎么才能安然度过、且不给系统增加负担呢?
要我说,其实只要做到两个字即可:
耐心。
是的。
足够耐心,持续定投,等待系统针对自己做出的动作、给出反馈就好。
反正时间,会给出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5968432/6540277d97ba9a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