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破局,跃迁,遇见最好的自己!
2019年6月份复盘精进笔记-郑春晖
职业发展问题,就找新精英NO.1《职业发展五要素》
古典老师用5个问题,看清职业发展全貌:
1.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内容,并愿意持续投入精力吗?你给它打几分?
2.这份工作能让你发挥优势,越干越好吗?你给它打几分?
3.你的工作值得干吗?你给它打几分?
4.你所在的行业未来5年会越来越好吗?你给你的行业趋势打几分?
5.如果当前这个工种消失了,你有能力和资源应对变化吗?你为自己抗风险的能力打几分?
《职业发展五要素》相信很多朋友的职场生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加班多、工资低、上升通道窄、老板操蛋,上班提不起劲,经常有换工作的冲动,又不知道去哪里会更好。
尤其遇到行业持续走低,进入新行业又没经验,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职业发展五要素》“喜欢干”、“擅长干”和“值得干”这也是支撑职业发挥的三根主要支柱
职业发展底层三大支柱它们之间还会产生联动:
“喜欢干”的工作让你主动投入时间;
“擅长干”给你提供竞争力和成就感;
“值得干”确保你有不错的收益和生活,
进一步激励你更加“喜欢干”。
这三个要素的交叉点,就是你职业发展的甜蜜点。
趋势和抗风险能力最后两个要素:趋势和抗风险。
前三个要素,看的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小环境,最后两个要素,看的是社会和人生的大背景;
职业发展五要素:核心竞争力最后我想说,在讲职业发展五要素时,我的脑海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清晨,一名飞行员准备驾驶飞机,飞往目的地:
爱干、能干、值得干是这个飞机的螺旋桨,他们飞速旋转,把飞机带离地面,然后飞行员迅速识别上升气流,让自己进入平流层,这是寻找趋势;
爱干、能干、值得干中途,他还能预见飞行途中的雷电和风暴,并及时躲避,这是抗风险能力。
最后沿着清晰的航线,驶向目的地。
你是一辆什么车?喜欢干、擅长干、值得干、趋势和抗风险,构成了职业可持续发展五个要素,也是每个人思考职业发展的底层模型。
职业发展五问能帮你快速的自检,系统的评估一下自己的工作。
NO.2《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份适合你的好职业,应该是你爱干、擅长干,以及值得干的。你会发现,在这几个要素里,你最能主动掌控的就是“擅长干”
以上是竞争力四个层级。
做事的层级,简单说就是像芝麻、橘子、西瓜、地球这样大的差距。
你在体力层面捡的芝麻再多,也比不过一个西瓜。换句话说,如果你做的都是简单、重复,价值又低的工作,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换不来突破性的职业发展。
四个职业能力忙不等于能力,有的人忙得要死,天天加班,两三年下来,其实能力上没有什么长进;
事多不等于有价值,有的人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什么都能干,但又不是最好的,真的遇到裁员,是第一个被放弃的。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人拿不走、学不会、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能力。做事的层级可以分为四种,
分别是:体力、智力、资源和天赋。
越往上走,难度越大,但是收益和可延展性都会指数级的增长。
体力是最低层级的竞争拿一个做运营的职位为例。
刚开始你的工作可能是写基础文档,不断的拉群,回答重复性问题。
这种工作很难出错,谁舍得干,效率高,能熬夜,谁就能胜出。
智力层面当胜任了基础工作,竞争开始提升到智力层级,
你开始接到一些相对要动脑子的活,文案标题要怎么写能提高转化?流程怎么样能优化?从最新的数据能看到什么动向?最新出来的热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都是一些复杂的、没标准答案的问题,真正向外界学习,动脑子思考的人才能赢。
基本对应骨干员工水平。
资源层面接下来,竞争很快升级到资源层面,
你自己干得好,能不能带5个人小组独立作战?能把5个人带好,能不能带一个更大团队拿到一个目标?赢得一场大战?
这就需要你有实力和能力调动别人的脑力和体力,通过别人拿结果。
一线经理们在这个赛场竞争。
天赋层面最后比资源层更高的,是:创意和天赋。
如果你有一个绝佳的创意,以及能够实现这个创意的独特天赋。
这将会是顶级的竞争力,因为这是稀缺资源。
比如扎克伯格、比尔盖茨,他们都在年轻的时候找到一个大难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且天才性的完成。
无数风险投资家则识别了这个竞争力。
紧急重要四象限聪明的员工,开始站在思考,什么是最重要,不做会死的事?什么是重要不紧急,但做了会特别好的事?然后有定力去少做事,拒绝那做不做差不多的任务。
做更少又更好的事,这是我们提升做事层级的一个关键。
这是层级跃迁的关键很多人缺乏职业竞争力,关键在于看不到核心竞争力的层级,关键是提高自己做事的层级。
层级一共有四个,从低到高分别是:体力层、脑力层、资源层和创新和天赋层。
对于大多数在脑力层打拼的同学,我们提升做事层级的关键,就是减少低层级的勤奋,花更多时间去解决自己擅长领域的复杂问题,并且不断把自己的成果产品化,传播出去,获取信任。
思维需要跃迁NO.3《建立优势策略,找到职业突破发力点》
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看看你身边,真正知道自己优势是什么,而且每天都在发挥优势的人,又有几个呢?
多数人在优势落地的时候,都遇到了各种困惑——
很多人觉得自己根本没什么优势,到处都是短板;
有的人觉得,自己应该有优势呀,但是一直不明确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还有的人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但是不知道然后该怎么落地,怎么发挥;
企业里的人,分成四大类:影响型、管理型、专家型和技术型你可以给自己对号入座。
第一类人是管理型,他们擅长对人、对具体事务。
你看,管理型的本质是什么?
叫做通过人来拿结果。
管理型的人,通常能成为识人用人的高手,他们善于协调人事物,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他们适合成为管理者、协调者或者运营高手。
第二类人是技术型,他们擅长对事、对数据和细节。
技术型的人一般十分严谨,他们关注逻辑、流程和细节,适合成为研发制造人员和财务人,CTO,CFO这样的人。
第三类人是影响型,他们擅长对人、对抽象概念。
影响型的人比较擅长表达,他们一般适合做媒体类型的工作,比如市场营销、传播、公关、新媒体;
同时,他们也比较适合做专业工作者,比如做专业的自由讲师、咨询顾问,可以给人提供一些方案、建议和陪伴。
对,你没猜错,生涯规划师就是影响型的。
第四类人是专家型,这里的专家是指很专业的专家。他们擅长对事、对概念。
专家型人一般拥有前瞻的理念和想象力,是潜在的战略型人才。
他们适合成为学者,研究者、作家、物理学家。在组织里,他们适合提供做一些开创型的工作,或者做一些战略投资相关的事情。是团队里的军师。
木桶定律用流行的木桶定律来打比方,在彩虹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一块长板,而对于其他人长板的认知,像一个桶箍,牢牢把大家绑在一起,这样和每个人优势做朋友的团队,是超级长板团队。
优势策略比较好的一个工作方式,叫做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就是确保你的主战场在自己的优势区;多能就是你在相邻的区域也有一定的实力,防止被淘汰;
零缺陷,就是说你的对立面上,至少不能有一些严重妨碍你作业单元的缺陷,做到60分万岁。
两个纬度第一个维度,你更擅长对人还是对事。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平时更擅长和人打交道,还是更擅长跟事打交道?
你更擅长对着电脑、对着文档,对着流程图来工作,还是对着人工作呢?
所谓擅长,就是你的单点效率最高的部分。
你通过跟人打交道,哪都的价值大,还是在单位时间里,你通过跟事打交道,拿到的价值大呢?
第二个维度是,你更擅长抽象还是具体。
喜欢抽象的人,更擅长讲理念、讲概念,他们习惯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他会上升一个层次。
喜欢具体的人,更关注具体的数据和细节,他们喜欢拿事实,拿数据说话。
举个例子,同样是进一个房间,抽象型的人会说,房间的气场真不错;
具体型的人会说,这个桌子很好,手感不错。
所有,你现在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这两个维度,看一下你属于哪一种类型。
彩虹团队彩虹团队类似于一个特种部队,有人擅长冲锋、有人擅长狙击、有人指挥、还有人是电脑黑客,整体组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全色系的,全优势的团队。
人在旅途·航班延误的死磕听课NO.4《精进:7-2-1法则,让知识转化为职业竞争力》
学习之道·王者之道学校时代,学习是为了“学完”指定的内容,并且“记住”,评价的标准,是通过考试拿“高分”。
学完—记住—高分,这种模式我们非常习惯。
职场的胜利并不是以考试为结果。重要的不是你“学完”甚至“学到”没有,而是能不能解决问题,干不干得出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标是快速解决问题。
这个模式是这样的:
挑选知识-调用-解决问题。
死磕古典☞拆掉思维里的墙,破局,跃迁,遇见最好的自己!学完—记住—高分
挑选-调用-解决问题
这两个模式对比一下,你就能理解大部分人成长慢的底层逻辑——不是因为方法不对,而是他们模式不对,在职场里,用这套学生思维学习,刷书单、学各种系统大课、写读书笔记……只会越学越焦虑——因为不解决问题啊。
高手思维职场的高手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学。评价一个人学习的效率,就是看他“通过学习解决问题”的效率。
学什么——基于问题选择学习内容问题聚焦,要学的东西就聚焦。
从哪学——找到有效的学习形式问题式学习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形式——跟人学和跟事学。
另一个常常被低估的学习方式,是跟事学。也就是我们说的复盘。
很多人之所以进步慢,是因为他在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
复盘指的是把自己做过的事,重新推演一遍。成功的,抽取方法论、失败的找到新认知。这个速度飞快。
学习的时间配比但如果面对解决问题,技能、认知和他人观点的结合才最有效。
技能、实操类的学习,721是最好的训练方法;而即使是战略类看上去务虚的事,用7的时间真实面对一个问题解决,2的时间讨论观点,1的时间读读什么战略大师的模型,也是最有效。
7-2-1法则如果你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最好的配比是721法则。
这个法则是微软根据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出,他们发现大量给员工培训并没有用。如果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绩效,最好的时间配比是721。
是用1份的时间学习理论,
2份的时间交流观点,
7份的时间动手实践。
学习的道法术器学习分四个层次:
依赖老师的讲解,是“器”;
依托老师的讲解,是“术”;
脱离老师的讲解,是“法”。
最后升华到学习之道。
学习的“道”,
反而与知识方法无关,
甚至与能力无关,
“道”是一种状态。
因此:
“器”能让人应试,
擅于器可能会受制于器不明理,
离了考试用不上;
“术”能让人知理,
擅于术可能会受限于术不能通,
离了学科用不上;
“法”能让人通透,
擅于法可能会沉迷于法而自傲浮躁以致自卑,
聪明反被聪明误;
“道”能让人喜悦并真实的成长,
擅于道百益而无一害。
杭州萧山机场的死磕打卡这一课,我们学到了如何倍增自己的学习效率的三个法则:
先划重点再学习;关注跟人学和复盘,以及721法则。他们分别从学习的范围、形式和时间分配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彻底转变自己的学生思维,一切以解决问题出发来重构学习的每个环节。
成人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学习的效率不再学习本身,
而在你解决问题的效率。
NO.5《如何判断工作值不值得做?》
开启职业发展火箭模式怎样判断一份职业的价值
我们从价值公式开始
职业价值=收入+发展+情感
职业价值发展收益好不好,关键要看两个:
行业趋势和平台速度。
职业价值=收入+发展+情感发展要看行业、看平台,这是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小钱靠工资,大钱靠趋势,长远职业收益,主要看这个部分。
职业价值饼对任何一份工作,它的职业价值都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经济收益,指的是你收获到的物质回报,薪酬、福利、股票期权都算,这是短期收益;
第二部分是发展收益,指的是你这份工作带给你的发展加速度、上升空间,这是长期收益;
最后一部分是情感收益,指的是在这份工作当中,你的过程和体验,这是当下的价值。
NO.6《工作不够好,该换还是继续干?》
三省三问的能力如何把你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完美的最佳路径。
真正好的生涯规划师,一定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告诉你某某工作就是你最适合的。
原因有两个:
第一你可能发现了,那些你看得上的完美工作,往往都门槛很高,你都干不来。
第二是你的兴趣、能力和看重的东西都在三年一变,同时职业的需求也在迅速的变化。产品经理、运营这些现在大热的职业,在十年前甚至根本都不存在。
每一年,你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都在动态变化。
打造飞轮效应,“调”出好工作飞轮系统的缺点是,它的三片叶子要联动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启动缓慢;
但优点是,一旦三片叶子形成了协同效应,就会形成强大的惯性,偶尔遇到的不想不爱不值得干,都会被惯性带过去,职业很平顺。
而且,这个飞轮每循环一圈,就储存能量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
职场能力“爱干”的要素缺乏,你会非常“厌倦”,每天都觉得在重复,你需要给自己的工作增加新鲜感;
“擅长”的要素缺乏,你会非常“焦虑”,这个时候,你需要给自己的工作更多能力、资源、细分目标和流程;
“值得干”的要素缺乏,你会非常的“失落”,像个怨妇一样,总觉得这个职业欠了你点什么,这个时候你要冷静的思考你要的这个价值什么地方有,然后找到合适的路径。这个时候你就踏实了,因为每一步都是踏实的。
思维金字塔 思维五境 有趣☞有料☞有效 个人介绍 请叫我木匠郑 思维导图自我介绍 初心思塾:由善而生,由心喜悦 用一颗父亲的初心,做一个有温度的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