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传导耳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和传统耳机相比有哪些优点?
骨传导就是音箱挂头?并不是。
你仔细考虑过这类耳机为什么要用“骨传导”这三个字了吗?它的重点就在于声音的传播方式,由骨而来,和普通的音箱在传播媒介方面完全不同。
具体说来,骨传导顾名思义,就是让音源释放的声波绝大部分经由你的骨骼肌肉*(主要是颅骨头部的肌肉等人体组织)传至耳朵中的鼓膜,最终由听觉神经接收,实现与普通入耳式、头戴式等耳机差不多的音质体验,但它解放了你的耳朵孔,不影响你接受周围环境音,更适合室外活动时佩戴,增加听音乐“一心二用”时的交通/运动安全系数。


与其相反,普通的无线入耳式耳机适合静听,室外使用时不易觉察周围环境变化,意外出现时使用者将会反应不及。传统有线耳机不用多说了,带着线缆的更累赘,与骨传导/空气传导的。
类似的,骨传导的兄弟耳机“空气传导耳机”就是让声波的传播渠道改为空气,但这种传播与普通的外放音箱和入耳/半入耳/头戴式耳机不同,它在空气中做的是高度定向的声波发射:一方面要做到准确地,尽量让声波能量不消耗太多地,将声音传到你的耳朵;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尽量保证其他非指定方向不接收到声波,后者也就是俗称的“不漏音”。对了,这2种耳机也都属于“不入耳”式耳机,但很显然只说“不入耳”太表面了。
为什么说骨传导要带一个空气传导说事儿?
因为这里的“定向”和“不漏音”都是二者目前和以后需要完善解决的难题。

如果一个人带着耳机在你身边经过,只要隔着正常交际距离你能听到它耳机里正常音量播放的声音,那么无论它是什么类型的耳机,都是失败之作。
很不幸,目前大部分骨传导和空气传导耳机都不能做到100%完全不漏音,尤其是低至一两百的廉价骨传导耳机,噱头比专业技术更甚,漏音严重,或听感体验相当一般,我是不介意把这样的低质耳机归类于“耳朵边的小音箱”的。

严肃点说,这种“音箱挂头”不但听感很一般,而且有可能损伤听力。做不好经过颅骨传播声音 or 准确的定向空气传导,很可能在音量控制上不达标,要么声音太大或太震脑袋,听久了头脑;要么声波逸散太多,无法较好的还原音质,到底是买了个寂寞。
如果你买的“不入耳”耳机是漏音的,那我建议你外出时改为携带外放蓝牙小音箱,广场舞的那种,这样你会更安全,唯一缺点就是扰民,且平均年龄增长三十岁。
按需选择,请勿跟风
综上,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是否“不入耳”,切忌跟风骨传导,也不要盲目拒绝新品类。我是笔点酷玩,每日新鲜评测,在线数码答疑,恳请关注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