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我想起了一只猫
清明节就快到了,你们是否有一直存放在内心深处的那个已经离开的他或她或它?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只虎皮花猫的故事。
清明节将至,被尘封在脑海深处的记忆蓦然被抽离。仿佛是放映电影,童年时期的那只虎皮小花猫突然在我身边蹦蹦跳跳,伸出手的瞬间依然能感受到它温柔地舔舐我手掌的温度。午后的太阳很魅惑,我迷迷糊糊地凭空抚摸着,好像它那被宠溺的表情和毛茸茸的触感依然存在。
它的名字叫虎虎。
这段小故事要从十七年前说起,那时候的我刚上小学二年级,脑海中关于小学时期的回忆已经被岁月擦洗得无比模糊,可关于虎虎,每一帧记忆都清晰无比。
十七年前,沿海小镇上的灯塔古老且破旧。那天晚上因为贪玩,在同学家逗留到半夜,借着灯塔忽明忽暗的光一路狂奔回家,直到开了家门才发现身后一路跟着一只虎皮小花猫,非常小。出于父母亲对于小动物秉持着非常抗拒的态度,我在内心抉择了几秒钟后还是把门关上了。
十七年前渔村的夜晚是静谧的,我整夜地合不上眼,仿佛能透过墙听见蹲在门口的小花猫叫唤。最后我还是把小花猫抱了进来,接下来事情发展的过程如你们所料,通过与家人进行斗争,到小花猫成为家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这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
虎虎是父亲取的名字,因为他说这小花猫的花皮就跟森林里的老虎似的。父亲经常蹲在院子里盯着虎虎看,然后惊喜地跟我表示他从虎虎的额头上看到了隐藏的“王”字花纹。(小时候没有感觉什么不对,长大后回忆起来这段往事总觉得当年的父亲甚是可爱。)
因为如此,自从收养了虎虎后,每天早上父亲都会给我2块钱,在我上学之前去市场给虎虎买一块生猪肉吃。(要知道,那时候一个肉包子才2毛钱。)就这样吃着生肉,还有我去海边捡渔船靠岸后丢弃的小鱼,虎虎长得非常快,生性也如小老虎般凶猛,但对家人却温顺得像只小绵羊。
我现在依然能清晰记得虎虎每天早上在撕咬那块生猪肉时的样子,就像电视上的小老虎似的。现在想起来不禁感慨,用猫粮喂出来的猫与用生肉喂大的猫真的不一样,家里也放纵它去捕食老鼠。在农村,养猫的目的本就是为了除鼠。
当然虎虎也是非常调皮的小孩,甚至经常偷家里的东西吃。还记得那年的普渡(闽南地区的中元节),母亲操持了一条巨大的炸鱼准备祭祀,害怕被虎虎偷吃,她用菜罩子把鱼盖在桌子上,上面还压了块磨刀石。结果虎虎抵抗不住炸鱼香味的诱惑,硬是把磨刀石推倒,把菜罩子掀开,啃光了整条炸鱼。(说到这里我略微感慨这只猫的力道与吃货执着的心。)而母亲却没有大发雷霆,我曾无数次幻想,要是我偷吃了那条祭祀的鱼,后果应该不堪设想。
虎虎几乎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它也怀孕,也生了很多小宝宝,它是在阿公阿嬷的眠床底下生的,偷偷摸摸地生,直到阿嬷听见连续不断的喵叫声才发现了床底的那一窝小奶猫。为此我还用纸箱和旧衣服做了个温馨的小窝给虎虎的宝宝们。
有一次它带着宝宝们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和它的宝宝在院子里口吐白沫。我还记得虎虎不断抽搐,身体收缩得极快,嘴里的白沫就像水枪一样一发一发往外喷,当时的我情绪失控,不断尖叫。阿嬷打了好几个生鸡蛋给虎虎和它的宝宝灌下去,虎虎吐了秽物出来,虽然虚弱无力,但也算活过来了。而虎虎的宝宝无一幸存,在古早时期的渔村,猫狗误食老鼠药也是很正常的。
那段时间里,家里的气氛很不好。虎虎在失去宝宝后变得不再活跃可爱,而家人却更用力疼爱它。直到上了中学,那天放学回来,我找不到虎虎了。家人甚至打着手电筒满村地寻找,最后也没有音讯。
阿嬷说,虎虎可能知道它的时间不长了,为了不让我难过,它选择离开家里。自此之后,家中再也没有养过宠物。我也曾给爸妈提议,再养一只跟虎虎一样的虎花皮猫,可爸妈说,长得再像也不会是当年的虎虎了。
以上配图来源于网络。如今让我想起来觉得非常遗憾,我竟然没有一张虎虎的照片。那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科技,什么东西都可以随手一拍,我也只能把虎虎的样子永远留在脑海中。我努力在网上搜索照片,看上面那张,花色跟虎虎很像,而那一副吊儿郎当霸气侧漏的女汉子模样,也是虎虎当年的尿性。
现在的我走在路上,如果看到虎虎的影子,我便会化身撩猫达人。今天中午去吃饭的时候,在一家小卖部的门口看到一只虎皮花猫,我足足撩它撩了5分钟,可它却依然一脸冷漠。可能这世界上,会回应我撩骚的猫,也只有已经离开了的虎虎吧。
“只愿还能再一次相遇。如果还能遇见你,我将紧紧拥抱你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