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
齐帆齐微课
来德国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是生活用品的物美价廉,但同时感受最深的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蔬菜品种的单调与无奈。
记得第一次随黎去超市购买东西时,在蔬菜区面对那品种单调的无奈和失望。在国内那些常见的蔬菜,在德国普通超市连影子都见不着。
我们平常最常吃的就是大白菜、西兰花、菜花、芹菜、西葫芦、黄瓜、土豆和荷兰豆,反来复去差不多都是这几样。
偶尔从亚超买回空心菜、小青菜、金针菇、莲藕、茼蒿之类的中国菜,就会如获至宝。虽然这些菜千里迢迢从国内运过来早已不再新鲜,但对有中国胃的我们来说,还是吃得不亦乐乎。
所以每次休息我去黎家,最馋的不是她餐桌上的鸡鸭鱼肉,更多的反而是那些不常见的中国菜。
因为德国蔬菜品种的单调,所以每周七天轮回吃那几样菜,时间长大,总要变着花样改变一下,才能让饮食不至于那么单调。
所以每个周末不是包饺子,就是蒸馒头,或者做饼。
可是饺子馅却是众口难调,小风和小女孩无肉不欢,而男孩子却只喜欢吃素馅,我和阿丹倒无所谓,肉馅也好素馅也罢,都不挑。
最后的结果便是一周包素馅的,一周包肉馅的,这样既不偏爱谁也不为难谁,倒也挺好的。
关于蒸馒头,也是众口难调,阿丹喜欢包有豆沙馅的,她儿子却喜欢南瓜馒头,小风却只喜欢吃肉包子和白馒头。
好在阿丹没有强求,每周我怎么做她都不管,而我则尽量面面俱到。
每种馒头或包子都做多一些,然后冷藏起来,这样,大家都有得选,就不用为难了。
想想这个家才5口人都这么难调理,不知道从前的那些大家族,人口众多,每个人的口味又都不同,每餐饭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而像我们小时候,一大家子,每餐只一大盆咸菜就吃得喷喷香,再想想现在的挑肥拣瘦,真是不可思议。
那时候我们对于饮食没有得挑,唯一期待的是妈妈做出的菜,有油有盐就好。而那时候因为贫穷,很多时候炒出的菜都干巴巴的,我清楚地记得妈妈在炒莴笋时,一小块腊猪油,只在烧热的锅里转了一圈,又被她小心翼翼地放回盐罐里,然后留到下一顿炒菜时再拿出来。而那一小块猪油渣,被谁吃到都幸福满满。
不知从几时起,猪油已从我们的饭桌上消失,清淡的饮食,成为健康养生的标配。
我在国内的那么多年,也很少吃猪油,那时候担心自己会发胖,也担心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因吃多了猪油有三高。
可是我父母公婆那一辈人,却离不开吃猪肉。他们说,每餐可以无肉,但不可以无猪油,用色拉油炒出来的菜,好看却无味。而他们吃了一辈子的猪油,却没有人有所谓的三高,现在都80多了,啥毛病都没有。
而我们,却为了所谓的养生,矫情不吃猪油,每个人的体质,未必比他们好很多。
想想,真的是这样子。
出国之后,想念中国那些普通的蔬菜,竟然是求而不得。
虽然每天可以吃上不同的蔬菜,却总是怀念自己在国内那些简单又清贫的日子。
那时候,每天去菜园子里随随揪一把菜就是一餐,从不会纠结下一餐会吃什么,怎么吃?
原来,我们常常在拥有时不知道珍惜,而在得不到时,却常常去怀念旧时光。
可惜,过去的时光永不再来,哪怕再怀念,也只剩空空的念想。
齐帆齐年度读书写作成长营第294天打卡
字数1230 累积字数46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