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一起慢慢品读庄子一大宗师5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ǔ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yīnɡ nínɡ。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zhān míng,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於讴wū ōu,於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品悟:南伯子葵问女偊:“你年岁这么老了,可容颜却还像个孩子,如何做到的呢?”女偊答:“那是因为我得‘道’了。”
南伯子葵又问:“‘道’是可以学习的吗?”女偊立刻回答说:“不能!怎么可以呢?你不是那种可以学习‘道’的人呀!像那个卜梁倚,他有圣人的才气却没有圣人的心境,我有圣人的心境却没有圣人的才气。如果我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或许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吧!即便不能,我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给他这样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该也是很容易的。”
女偊接着说:“持守三天而后能遗忘天下;已经遗忘天下了,再持守,七天以后就能不被物役(即“外物”);心灵已经不被物役了,又持守,九天以后就能无虑于生死(即“外生”);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心境就能够清明洞彻(即“朝彻”);心境清明洞彻,而后就能体悟到绝对无待的哲学本体,也就是“道”(即“见独”);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即“无古今”);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即“不死不生”)。”
南伯子葵又问:“你是如何得道的呢?”女偊答:“通过文字而得,文字来源于反复诵读,来源于见解洞彻,来源于耳闻心许,来源于待时行使,来源于吟咏嗟叹,来源于幽渺深远,来源于参悟寥廓,总之,大道的起始是不可推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