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宝黛钗情感大揭秘2 宝钗来了,金锁出现了
一见钟情不是全部,宝玉有着更高的要求,他问黛玉可曾读过书,必须有较深的文学功底,才有可能成为宝玉的另一半。他期待着将来和心爱的人花前月下,吟诗作对。要是碰上个文盲,翻来覆去只有一句“月亮好好圆哟”,宝玉怎么面对这样的人间惨剧?看来要天天对着墙练铁头功了。
且慢,怎么没见黛玉问东问西?难道黛玉对她的另一半没有要求?开玩笑,黛玉的个性孤高自许,自身条件又好到爆表,怎么可能没有要求?什么一见钟情呀,天意呀只能糊弄糊弄无知少女,哪能唬住黛玉,让黛玉死心塌地的听从老天的安排?条件达不到,老天安排的都要请他靠边站。
黛玉不屑于摆出一堆的条件,这配不上她世外仙株的身份。一般高冷型的,一个条件就够了——感觉。天下男性,最怕的就是这个条件,一句没感觉,哪怕是富可敌国,才高八斗,貌比潘安顿时就没了脾气。开出具体条件,至少知道是怎么死的,而轻飘飘来句没感觉,直接让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想象这样的场景,优质男:“我这么好的条件,你为什么还对我不满意?”
高冷女:“不好意思,我对你没感觉。”
优质男吐血倒地,作死不瞑目状。
还好,黛玉对宝玉有感觉,还不止一点点,一见钟情嘛。另外,有感觉只是第一步,要能够继续交往下去,即便高冷如黛玉,还是有具体要求的。宝玉无疑是令黛玉倾心的对象,他是荣国府几乎内定的继承人,长的一表人才,才华横溢。这些都不是重点,宝玉最大的优点,就是对黛玉的专情和对女性的尊重。对照宁荣二府大部分的爷字辈,看看他们没有最下流,只有更下流的突出表现,就知道宝玉的优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两人第一次见面,宝玉砸玉那疯狂的样子,还真的吓到了黛玉,不过这只是小插曲,没有在黛玉心中留下阴影。作为贾母心爱的外孙女,黛玉和宝玉一样,也陪伴在贾母身边,两人一起看星星月亮,一起吟诗作对,真是情投意合。宝玉对黛玉更是百依百顺,恨不得把黛玉捧在手心里。这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只可惜,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正所谓好事多磨,一眨眼的功夫,黛玉的劲敌——宝钗,杀到了荣国府。
薛家和贾家是什么关系呢?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换句话说,宝钗是宝玉的表姐。
薛姨妈家中人口不多,一共薛姨妈和儿子薛蟠,女儿宝钗三人。他们原本住在南京,这次全家出动来京城,主要是为了送宝钗待选。
一到京城,薛家直奔荣国府而来。薛姨妈的到来,最高兴的是王夫人,过了这么多年,姐妹俩还有机会相聚,两人激动的热泪盈眶。亲戚上门,怎么着也得留他们住上几个月,好客的贾母和贾政接连发出邀请,将薛家留了下来。就这样,宝钗跟着家人住进了荣国府,这一住,就住了好几年。
宝钗刚来没多久,黛玉就感受到她的强大压力。宝钗长的漂亮,品格端方,各方面都不比黛玉逊色。更令人称奇的是,宝钗看似冷若冰霜,却没有一点架子,她平易近人,处处笼络人心,在荣国府里的人缘好的要甩黛玉几条街,这一点,率直的黛玉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人缘好一点差一点,黛玉倒也不是太在意。让黛玉紧张的是,自从宝钗住进了荣国府,宝玉来劲了,有事没事就往薛家跑。这下黛玉不乐意了,她恨不得揪着宝玉的耳朵问他:“你说,你什么意思?是不是动小心思了?”
这不能怪黛玉多心,所有恋爱中的女孩子都一样,心上人老往别的女孩家里跑,谁受得了!
宝玉刚开始没往这方面想,他纯粹是走走亲戚,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一时间就忽略了黛玉的感受。
两三趟下来,矛盾就来了。黛玉一看,哦哟,宝玉你跑的挺勤快啊,居然敢不把我的话放心上。这小暴脾气一上来,那是收都收不住,全往宝玉身上招呼了,这下宝玉可有苦头吃了。唉,宝玉啊,你怎么一点都不了解女孩子的心事呢。
提起薛家,还挺有意思的,作为金陵四大豪门之一,在京城的家业不比金陵的逊色,称得上是家大业大。一家人住在自己家里多好,受拘束少,逍遥自在,可他们偏不,一头扎进荣国府就不走了。
宝钗一家不好好住在自己家,宁愿寄居在荣国府,难道荣国府比自家还舒服?做梦!荣国府的规矩可大了,一堆的条条框框。尤其对晚辈来说,更是折磨人,他们天天要去长辈那里晨昏定省,长辈还不止一位,一天最起码要跑个四五趟,光这一条就能把人折磨到神经衰弱。
宝钗是客居的亲戚,按理说没有要求要遵守这些规矩。可她不把自己当外人,把荣国府当成自己的家,一丝不苟的遵守每一条规定。要是在自己家,就母亲和兄妹三个人,哪来这么多规矩,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
宝钗一家不是受虐狂,他们忍受这么多的繁文缛节,自有他们的打算。没多久,他们就亮出了精心准备的道具——金锁,宝玉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宝钗身体不适休息在家。宝玉关心表姐的病情,上门来看望,这宝玉也真是的,黛玉只要三天不揪他耳朵,他就管不住自己的脚了。
宝玉上门,宝钗很高兴,忙请宝玉坐下。两人没说上几句话,宝玉胸前的通灵宝玉引起了宝钗的注意,她提出要看看这块传说中的玉,宝玉当即双手奉上。
这块玉的正面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念出这八个字,特意念了两遍,她的丫鬟莺儿不失时机的凑上来:“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鱼儿上钩了,宝玉的好奇心被钩了出来,缠着要看金锁。宝钗被缠的没办法,只好解开排扣,从里面的大红袄上将金锁拿出来。
好家伙,宝钗的金锁隐藏的可够深的,金锁是装饰品,本来该挂在最外面给人看的,宝钗把它藏衣服里面是几个意思?没办法,宝姐姐就是喜欢不走寻常路。
金锁上的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读了几遍,嘿,还真是一对。
莺儿不失时机再来一句:“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没说完就被宝钗打断,她不能让莺儿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可就太露骨了。癞头和尚说錾在金器上就能有好姻缘,就可以和玉相配,宝钗照着做了,明摆着她就是存着这个心思,但是这个心思哪能说出来,让人听到了,宝钗以后哪还有脸见人啊?
宝钗打断的恰到好处,给了宝玉充分的想象空间:“刻的话是一对,癞头和尚!难道老天注定我和宝姐姐......Oh,my god。”
金锁是否真的是癞头和尚送的,可能性比公鸡下蛋还低。当日甄士隐神游太虚幻境,碰到一僧一道准备下凡度化几个凡人,积点功德。度化就是劝人脱离红尘,出家为僧。姻缘呢?废话,都想着美好姻缘,谁还肯出家啊?
这癞头和尚去管宝钗的姻缘,看来有了被人砸招牌的觉悟啊,柳湘莲第一个就不会放过他:“你个秃驴,骗我出家,怎么不给我配个好姻缘?”
癞头和尚:“阿弥陀佛,给你配个好姻缘,老衲度谁去?度个鬼啊!”
柳湘莲:“宝钗呢,你为什么不度化她,反而管她的姻缘?”
癞头和尚:“阿弥陀佛,那年薛姨妈去庙里祈愿,为了宝钗的姻缘一下子舍出十万两银子,十万两银子哪!老衲的领导坐不住了,就逼着老衲做这砸自己招牌的事……”
柳湘莲暴起:“你个见钱眼开的死秃驴!”......此处略去暴力情节若干字。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就算金锁真是癞头和尚送的,要是薛家没有金玉相配的想法,他们也不可能亮出来在荣国府里到处宣扬。这个金锁太刻意了,让人知道的话,宝钗的脸往哪儿搁?薛家毫无顾忌的把金锁亮出来,说明了一件事,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要奔着“玉”来了。
宝钗才多大啊,薛家就迫不及待的推出金玉良缘的论调,挺着急的。不对啊,他们刚来的时候说的明明白白,为的是送宝钗进京待选。贾母和贾政一听是进京待选,他们想了想,不管选没选上,选完了薛家总要回去的,一共也没几个月,让他们暂时在荣国府住下吧。
没想到薛家一住下来就不走了,说好的待选也没了下文,他们反而拿通灵宝玉做起了文章。这下都明白了,原来待选是薛家放的烟幕弹啊,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宝玉。
王夫人内心冷笑:“哪是我妹妹的主意?是我的主意好不好。没办法,不找个待选的借口,他们没法住进荣国府,总不能告诉大家说住下来就不走了啊,这成什么样子,他们在京城又不是没有房子。宝钗这丫头我看着就喜欢,非让她做我儿媳妇不可。可恶的黛玉,第一天来的时候我明明警告过她,要她离我儿子远一点,她居然当成耳边风。有那个老太婆给她撑腰,还真拿她没办法,有点麻烦。不行,我得想个招。”
巧合的是,宝玉看到金锁的那一天,黛玉随后也来到薛家做客,就比宝玉晚了半个小时。背着黛玉偷偷的跑来,当场被抓了个现行,宝玉这么不听话,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怎么行?黛玉借着雪雁送手炉挖苦了宝玉两句。不巧的是,她完美的错过了宝钗的金锁,对薛家的意图没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到。
当年冬天,林如海有信寄来,信中说他身染重病,要接黛玉回去。宝玉哪舍得黛玉离开,不舍得也得让人家走啊,黛玉的父亲病重,怎么能不让她回去呢?宝玉没办法,只好依依不舍的送别黛玉。
黛玉回去差不多大半年时间,她父亲去世了。将父亲归葬苏州,黛玉再回荣国府已经是一年以后了。
就在黛玉回来的路上,一件天大的喜事降临荣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