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诗文节气·天气真情

白日遐思

2017-04-17  本文已影响60人  闲淡山人

       内容转自中国诗歌网, 添加清晨白日升起实际图片。今天又看到席龙午先生大作,白日依山尽不应只做夕阳落日解释,认为鹳鹊楼在中条山之西的山西蒲州黄河岸边,西边的陕西大茘县一马平川而无山,因此白日依山尽可解释为朝日东升。故而将诗文重发并配图片。

下午的月亮
日月同辉之夕阳明月
水中映日之夕阳红日
空中夕阳白日与水中红日
两楼之间几不可见之白日

      水中倒影可以看到夕日略红的影像,而空中两楼之间的白日夕阳几不可见。

旭日东升之雾霾天气的白日
雨后旭日东升之白日
雨后雾气缭绕的白日东升
白色明月般的旭日东升

                         «白日遐思»

作者:飞天6711 2016年06月17日 14:46

 题记:唐人王之焕的千古绝句,从无人有过诘问之辞,然而其中的白日一句,曾经折磨了我许多年,从童年的烂漫无猜,到青少年时代的质疑,直到不惑知天命之年,一句佳句的偶得,才释疑了多年来心中的疑惑,是以偶书以记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佳句一传千百年,未曾有闻质疑声。

为何白日依山尽?依山而尽是白日?

只见红日出东方,夕阳西下金变红。

朝观日出千百次,金乌西坠看残阳。

少小多看山里景,日出日落各不同。

春夏秋冬四季看,雨雪阴晴也观赏。

出山求学少年时,斗转星移景不同。

平原地带潞池畔,八百沃野有秦川。

燕山深处塞外地,黄金海岸看日出。

西北大漠戈壁滩,波得大帝芬兰湾。

亦曾偈石观沧海,老龙头上看朝阳。

闽南海边观风景,未见白日落夕阳。

久居京华繁庶地,日出日落数十年。

偶然闲暇健身走,幸得佳句始幡然。

雨后早起散步去,朝雾缥缈蔓如纱。

旭日高挂似明月,方悟白日未有瑕。

遥想当年王之焕,羽扇纶巾好潇洒。

暮时登临鹳鹊楼,薄雾轻笼蔓如纱。

鹳鹊轻舞芦苇荡,大雁展翅翔云天。

天鹅嬉戏交颈舞,水中觅鱼有野鸭。

一轮白日云中藏,水雾朦胧似玉兔。

白日悠悠依山尽,放眼望去景如画。

黄河流经风铃渡,水天一色鸥鹭飞。

九曲神水向东去,浩浩荡荡入海流。

满眼美景看不尽,信步更上一层楼。

极目远眺好风光,千古绝唱涌心头。

寥寥数语二十字,水天景色一笔收。

更有励志哲语在,流传千年诗不朽。

后生来者虽存疑,一旦醒悟赞绝句。

五言绝唱留后人,光照千秋留芬芳。

 注释:风铃渡即今风凌渡者是也。鹳鹊楼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位于关公故里的运城市黄河岸边。潞池即山西运城市盐池的别称,运城亦曾旧称潞州。八百里秦川是陕西的旧称,泛指关中大平原。偈石即曹操观沧海之地,位于今河北秦皇岛市。老龙头即山海关长城老龙头。黄金海岸是今河北渤海湾名胜。芬兰湾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即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海滨。

 


 后面转载发表于垣曲人家的席龙午作品:

                           席龙午作品

            “白日依山尽”不应作夕阳落山

                             垣曲人家

图片来自垣曲人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朝王之涣的《登颧雀楼》,为世人留下千古绝唱,也使一座古代戍楼,成为中华古代四大文化名楼北方唯一的一座名楼。

       颧雀楼位古蒲州城西黄河高岸。当时黄河段仅200米左右,后来由于地震,洪水泛滥,颧雀楼址、河谷、古蒲州城均漫淤在四十里宽滩涂。八十年代,河道已抬高三十米左右。如今颧雀楼得到重建,风物依旧。西为陕西大荔县,平川;东为山西蒲州镇,中条山。

      “白日依山尽”,可以是白日依山升尽,也可以是白日依山落尽。究是夕阳落山,还是朝阳升山?

     早、中、晚都会有白色的日头。有早上,“白日不出光冥冥”,“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白日随天回,噋噋圆如规”;有日在中天,“仰视白日光,皎皎且高悬”;有傍晚,“白日轮轻落海西”,以及“兴亡留白日”等古诗句。不言而喻,朝阳升山有白日。

      “黄河入海流”有海,“白日依山尽”要有山。如果说“白日依山尽”是夕阳落山,那么西向无山,是不存在夕阳落山的。唯能看到客观实际的朝阳升山的“白日依山尽”,而不是虚无的夕阳落山的“白日依山尽”。诗人登颧雀楼,如果不写客观的颧雀楼,不写实际存在的“白日依山尽”,是不可能的。而且,极凝炼的完整诗句,写废字眼,写不实际的句子,是不可能的。朝阳升山才有“白日依山尽”的现象,才真正是精美、准确的。西向无山,也就没有夕阳落山可言;东向有山,所以就有白日升尽之说。

       再说,诗人会于夕阳落山的时候,去登高望远,还是会在一天启始,目及尽观,白色的日头从中条山升起的早上去登高望远。而不是夜幕即莅,折身欲返。诗人应该是早上登楼,这时看到白色的日头升尽于山顶,黄河向海奔流,从站的更高,看得更远的境界,悟出意境与哲理,而写出《登颧雀楼》。

       形成白日的原因是雾或霾,视野不远,视野不爽。在颧雀楼即使晴天也看不到夕阳落山,况且西向无山。可是始终能看到朝阳升起的“白日依山尽”景观和黄河。颧雀楼前“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沈括《梦溪笔谈》)”。“黄河入海流”的河正是“下瞰大河”的河;“白日依山尽”的山正是“前瞻中条”的山。“白日依山尽”正是白日升尽于中条山顶。

       上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实;下段“欲穷千里止,更上一层楼”虚写。虚实兼备,正符诗联所佳。王之涣《登颧雀楼》写出了真象,写出了景致,写出了意境,写出了气势,写出了经典,运用空前绝后。合情、合理、合诗、合实,流传百世,其涵永隽。

     颧雀楼历经北周、隋、唐、宋、辽、夏、金,毁于元初战火。根据资料重建的颧雀楼,雄伟壮观,与出土的“蒲津桥铁牛”馆和《西厢记》的“普救寺”,相望相映,蓬发历史光辉,人文虹彩,黄河故地重新升起璀璨明珠,光彩夺目。

图片来自垣曲人家 图片来自垣曲人家

作者简介

  席龙午,男,214地质队退休干部,现蜗居候马礼元镇。对楹联、诗词颇有研究,在《中华楹联》、《中国诗词鉴赏》等发表文章若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