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一样每周500字杂文

我看世界——关于读书

2015-12-17  本文已影响94人  jianshuxuhan
我看世界——关于读书

前面说到了旅行。对文艺青年来说,旅行,摄影还有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读书这件事情其实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注意,我说的不是教科书和理科生们的专业书籍,而是那些不读其实并不会让你没饭吃的文字。没看过《傲慢与偏见》成绩不会变低,没读过《追风筝的人》也不会找不到好工作,不知道《白牙》也不会找不到女朋友,哪怕四大名著没看过也不会对一个学理科的学生有多么大的明显的影响。但是,青年人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学习,女朋友还有工作。这个世界不应该只有物质和人,还应该有精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人类社会的文明来自于人的文明,人的文明来自于思想的上进,思想的上进来自于书本的潜移默化。当然,我说的书本不只是指纸质书本,也不局限于出版的书籍,杂志,散文,随笔这些都可以是书本的拓展。看书就像是在精神旅行,用眼睛看到别人所见,所思,所想。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其实真的是能对人有不少益处的。甚至,读万卷书笔行万里路更有益处。青年毛泽东在和我们一般大的年纪种过地,扛过枪,经过商,上过学堂。在考入第一师范的时候,他的文章就已经豪气冲天,胆气惊人了,纵横中外,谈古论今,这不是简单念过几年书就可以做到的,也不是闭门造车,丰富的阅历和知识所带来的眼界的开阔和胸怀的宽广是可以表现出来的,也是会由内而外地影响周围的人的。不管数据如何的不准确,中国人的阅读量确实少得可怜。从所接触的大部分青年来看,一年的阅读量平均不会超过十本,请注意,我认识的大半是中国目前普遍意义上最优秀的一批青年,另一半也基本是在中国的优秀高校之中。抛开课业不谈,他们的课外生活是,打游戏,睡觉,参加社团,出去玩。我没有否定上述活动的意思,只是,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看看书真的就那么难吗?

请不要责怪这个社会,在现在这个阶段,物质仍然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享受也是所谓的终极目标。惰性是人的本能,缺少动力和自觉的人,自然是不愿花时间在这种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的精神追求上的。我担心的只是如果一个民族丢掉了阅读,丢掉了精神,那么,还有谁来拯救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