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散文

禀赋效应的思考

2020-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风一样吹

我有一个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品性,就是恋旧。基本用过的东西就不愿意再换,就像我本科时换过三部手机刷过两次系统,都要弄回原来一模一样的桌面和布局,当我上了研之后又一次重新恢复了它。对于这个品性虽然很多人无法理解,但我一直表示很从容和淡定。结果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搬给了行为经济学的理查德•塞勒教授,让我对自己的品性开始不那么淡定。

理查德•塞勒教授提出了一种“禀赋效应”:当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他还举例,假如你同时有两份工作机会,别的条件都一样,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你觉得两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经济学术语来说,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效用相等。其中一家先打电话通知你,你欣然接受。过了一会儿,另一家也打电话给你。此时,你十有八九会拒绝。“禀赋效应”是“损失厌恶”心理造成的,因为“失去这1000元薪水”的痛苦,大于“得到1000元”(等同于五天年假)的开心。

我开始审视自己强迫症般的恋旧心理,我以前一直把它归咎于我屈服于习惯,一旦我对某种事物习惯以后就不会再主动打破它而且尽力维持。现在重新审度,“损失厌恶”心理似乎对于我很契合,对于原本效用相等的若干事物,一旦我拥有了其中的一个,它的评价就被我变高,我失去它的痛苦大于得到原本同效用的其他事物时的快乐。所以我极度的恋旧。

我没有深究这位学者的著作,也没有对心理学有深入的探索,但我自己分析禀赋效应,发现它是件很可怕的心理。假设两件事物A和B我的初始评价值都是100,但我拥有A以后,因为禀赋效应我对它的评价值提高了25%,那么当事物B的实际效用值发展为125时,我依然在守旧只有100的A,且认为他们是等价的。它在限制我的时代进步性和先进性。

这种禀赋效应可怕的影响会使对当前处于的环境产生错误的过高评价而不自知,更多的现实表现就是躺在自己舒适圈子里不愿意改变,想想有些许可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