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同生,药食同源,中华同根。

2018-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麦粒熊
自然学堂第六课

都说春天万花齐放百花争鸣,毗邻青灯古寺文殊院的香园却是别有一番景色。建筑虽不及苏州园林的五步一景十步一廊,站在悠悠转转的回廊里,放眼望去草色青青柳木新。

紫藤花更是优雅婉转的倚着回廊青瓦,不急不躁闲庭信步般开出三两朵,被过往游人看得有些害羞,时不时随着清风藏匿到藤蔓下。

香园一角

生活就该有生活的样子,有年有节、有时有令,这样岁月也才有层次感和意义。我特别喜欢春天,生机勃勃,充满无数可能的样子。每年春天都会卯足劲,把一年的期许都种下来,然后慢慢等它生长枝丫,开花结果。

18年的早春,便与香园结缘,有幸与一群喜爱自然的师长共同学习探索自然。香园的自然学堂课虽算不上正规学堂,但每节课的学员、老师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即便是课程的仪式也堪称儒雅之事。

俗话说先静其心,自净其意

课前净手

净手、净心成为正式课程《植物的药用》的前奏。两人一行,三人一列。细细数来20余人便排起长队,虔诚走到师兄前,一瓢清泉洗去室外杂事,再两手轻放静听王菲空灵的声音咏唱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课前净心

《植物的药用》课程算是让我大开眼见长知识,从植物作药的起源讲到当下生活中的常见的食物物。下面将我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小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1、中药与食物的关系——药食同源。

所谓万物有灵皆为师,万物相生相克亦是自然。许多食物既药物,期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时间往复事物更替,在医院植物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食物的“四性、五味”。

2、《神龙百草经》——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

打小就听长辈讲“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在记忆中神农与“李时珍尝百草”相差无几。

殊不知王涌鉴老师讲的“神农”可非一般人也,不仅钟爱的事物算得上“少有”,就连身体也有特别之处。

据说神农的身体不像普通人一样覆盖着肌肉和皮肤,神农的肚子像个气球一样透明,他将服食后观察在身体的变化,并将他们的变化记录下来,因此有了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百草经》。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今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

《神农百草经》记录了365种植物属性,并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着,本上经”

3、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它创立了五行五味的概念,五脏之间的关系,药食配置的原则与禁忌。

五行图之五味


4、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经》,它包含241中兼具医疗作用与营养价值的食品。

5、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要方》专门列有“食治篇”,其中包含“序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附鱼虫)”5个篇章。共收录食物155种,其中果实29中,菜蔬58种,谷米27种、鸟兽鱼虫40种。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怡神养性以资四气。”

6、最早的医官——“食医”

在《周礼.天官》中有记载称“医”分为“食医、疾医 、疡医、兽医”,其中食医为首位,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剂)。

7、中医食疗三大原则“辩证、全面、有节”。

辩证施膳——因症施膳、因时施膳、因人施膳、因地施膳,同时还需要在饮食上做到多样化,荤素、主副、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每天进食最好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在我国经典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课程期间

课程除此之外还列举了关于何为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生活中常见食物“山药、薏仁、芡实、生姜、莲子、百合、陈皮、山楂、枸杞、茴香、桑葚等的药食功效及烹饪方法”;五味具体表现等等,同学们都感慨时间过得太快,课程内容太多,需要回家好生消化。

最后的最后发放一个小福利——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四神汤”,茯苓、莲子、芡实、薏仁,(山药)。四神汤熬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降燥、厚实肠胃、治疗消化不良等诸多益处。

图片来源网络

古语云“食色性也”,食居其首自有真意。

在这春雨淅沥沥的早晨,祝愿每一个热爱食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你,能吃、爱吃、会吃,吃得年岁渐长容颜不变,如十里春风开得一路芳华。

植物药用课程留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