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人在旅途悦读阅读推荐

教研人在旅途(四十七)

2019-07-13  本文已影响9人  悦读苑
教研人在旅途(四十七)

这是一辆从太行山通往省城郑州的大巴车。

车厢内没有虚位,人员满满。有去郑大第一附属医院看病的,有去郑州上学的,有去郑州打工的,还有去新郑机场的。

偶尔,可以听见有同行的在聊天,车内谈话的声音不是传出车窗外,回响在一道道山山岭岭。

“一看,你就是一位老师?”不知是谁这么说了一句。

程实老师仰起脸看了看同路的陌生人,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确实在思考着什么,给人儒雅的感觉。

的确,程实老师这次是带着问题去郑州的,他要去省教研室咨询一个费解的问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 ”中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简称三维目标。

网上有的导学案,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都把三维目标单列出来,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然后在每一个目标中再列出几个小项,这样做行吗?

教研人在旅途(四十七)

“课标”已经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怎么就割裂开来?

程实老师带着这个问题此次省城之行,是去请教河南省教研室小语室时广郑主任。听听权威的解释。

一路上,在汽车上,程实老师虽然一言没发,还是没有引起同行者的注意。汽车行驶在黄河桥上,程实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喂!程实老师吗?”

“是的,你好!请讲。”程实老师接了电话。

“请问你一个问题?下周,我们乡里要组织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领导让我做一节观摩课。我的教学目标能设计成三个吗?”

“哪三个?”程实老师问。

“第一是情感目标;第二是知识目标;第三是能力目标。”没等这位老师把话说完,程实老师就打断了她的话题。

马上回答说:“先不要这样设计,有关三维目标的问题,我正要去省教研室请教权威解释。我倒觉得不能够这样设计,不过,等我弄明白之后,再给你解释清楚。”

上午十点左右,程实老师走进了时广郑主任的办公室。

程实老师和时广郑主任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国培时认识的,98年两人同在一个国培班上学习,当时的时广郑主任是河南省参加国培的组长,程实老师与时广郑主任一起聆听过北师大版教材主编郑国民教授的讲座,直面过人教版教材责任编辑徐轶主任对新编教材的解读。

时广郑主任热情地接待了程实老师。可以说老朋友一见面,直言不讳。程实老师把自己请教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等待时主任的解答。

整个小语室里全是权威的解释语言,时广郑主任结合教学实际,教学案例,阐述了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

他说:“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

“过去,我们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学,忽视了知识获取与能力养成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也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提高、积极情感与正确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现在,新课程致力于改变前此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知识学习过程、能力培养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过程的统一,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构建。

他接着谈道:“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持,有机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屋子里,时广郑主任逐步地解释着,程实老师心里渐渐明白着。

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看,知识的把握,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习过程的实践与体验,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与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它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涵养,这种素质的养成,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情景中的实践与体验内在地生成。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任何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人格的建构过程。新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现行课程目标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目标各自孤立的状态,也由此改变了现行课程中情感与动作技能目标简单地依靠知识的传授来加以实现的方式,使目标的达成有了一个坚实的依托,使课程目标的结构更趋科学合理。三维目标的相互支持,使课程目标更具完整性及操作性。

教研人在旅途(四十七)

时广郑主任的解答清楚明白,程实老师着实高兴,与之前自己的看法不谋而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学习使人进步,请教使人明晰。程实老师虚心学习,真诚请教,从不搞一知半解。他请教于权威,请教于专家。

看到教材中同一篇文章却使用《两种不同数字的写法》,程实老师直接请教于《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传道、授业、解惑,然后指导于教学实践。

(河南省林州市 张贵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