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晋辉:《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
书籍:习惯的力量
作者:查尔斯·杜希格
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起: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简单说,就是要打破一件事儿保持不变的重复状态,需要借助外力。
习惯是什么呢?
习惯就是将一件事儿保持不变的重复状态。
结合之后描述:
习惯,就是保持不变的重复状态,要改变原有状态(旧习惯),养成新习惯,需要外力加持。
三个问题:
1)控制习惯的是什么?
基底核
在大脑内部,有个高尔夫球一般大小的细胞组织部门,叫基底核。主要功能:存储和重复。
生活上,每天要刷牙、穿衣、吃饭等习惯性动作,都是靠“基底核”完成的。
前额皮层
处于眼睛后面的大脑皮层,叫前额皮层。 主要功能:监控和决策。
生活上,每天要刷牙、穿衣、吃饭等习惯性动作,我们要用什么牙膏,用什么牙刷,穿什么类型的衣服,吃什么饭,都是靠“前额皮层”监控和决策的。
要养成新的习惯,是通过“前额皮层”对“基底核”的重复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我们想学英语,想锻炼身体,想每周看一本书,靠“前额皮层”来决策,然后“基底核”进行重复执行。
但“前额皮层”没办法长时间监控,所以,如果在监控之间内(也就是所谓意志力消耗的过程中)还没让“基底核”进行改变,那么就会恢复旧的习惯,走回老路。
2)习惯是怎么工作的?
习惯的工作方式,就是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自发的连锁反应。
科学家发现,这个过程其实有三个步骤,三个步骤可以形成闭环,也称“习惯回路”,如下:
步骤一,暗示。通过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自动反应模式,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步骤二,惯常行为。通过一个惯常行为,既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或情感方面的。
步骤三,奖赏。通过这个行为,获得某种奖赏,这会让大脑自动记下这个回路,下一次需要,就可以快速调用了。
生活工作当中,当你听到手机微信的消息提示音(暗示),下意识去点开手机看(惯常行为),新消息让你获得确定感,满足了好奇心(奖赏)。
3)习惯如何为我所用?
从两个维度来说,一是思维层面,二是落地层面。
思维层面
1)调整“惯常行为”
习惯回路,有三个步骤: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保留暗示和奖赏,调整“惯常行为”。
举例:
生活工作当中,当你听到手机微信的消息提示音(暗示),下意识去点开手机看(惯常行为),新消息让你获得确定感,满足了好奇心(奖赏)。
2)培养“核心习惯”
根据80/20法则,20%的习惯是重要和关键的,称为“核心习惯”。所以,要有意识的培养“核心习惯”,诸如: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健康的生活作息。这些都是对生活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举例:
比如:鲍勃鲍曼,世界游泳冠军迈克尔菲尔普斯的教练,为了锻炼菲尔普斯的核心习惯,他让菲尔普斯在每晚入睡前和早上醒来时,要在脑子里播放下录像带,想象自己跳进泳池之后,一整套完美泳姿的慢动作。每天这样。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他的泳镜意外进了水,在比赛过程中完全看不清,他也没受到影响,他的整套行为都严格按照“录像带”的模式,最后依旧拿了冠军,打破世界纪录。
落地层面
1)找问题本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抓到问题本质,找出原因之后再进行解决,多用5why。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分析出了原因,就要制定想达成什么样的习惯目标,制定周计划。高效执行,及时奖励。在执行过程中,每当完成某个阶段的小目标,给一些奖励,这样可以产生自我效能感。
3)复盘迭代,调整优化。整个习惯的养成中,针对做的不适合的部分调优,最后,完善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案。
4)保持平常心,用微习惯。每个新习惯养成,要代替旧习惯,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大脑的本能就是懒惰的。所以,遇到卡壳情况,不要着急,保持耐心,一点一点改,量变到质变。
总结如下:
1)控制习惯的是什么?
大脑的“基底核”和“前额皮层”;
2)习惯是怎么工作的?
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3)习惯如何为我所用?
思维层面:调整“惯常行为”+培养“核心习惯”;
落地层面:找问题本质+明确目标,制定计划+高效执行,及时奖励+复盘迭代,调整优化+保持平常心,用微习惯。
有借鉴和参考董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