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一定就不能善终吗?历史上有这些人逃过此劫
历史上立下不世之功的文臣武将最后落得个悲惨结局,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见惯不怪了。历来能成就一番霸业的君主,总是忌惮辛辛苦苦为其打下江山的下属,生怕他们居功自傲、功高盖主,必欲除之而后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功高盖主,必遭杀戮,没有好下场。虽如此说,可也不是所有的将军都不得善终的,关键得看他们是否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如果能放低姿态、低调做人,还是能获得好结果的。那我们今天就来细数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封侯拜相全身而退的例子。
灭吴复越,才子佳人,远遁江湖
才子佳人,泛舟西湖 陶朱公范蠡“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说的是西楚霸王灭秦和勾践卧薪尝胆灭吴。而在勾践灭吴的整个历史事件中,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范蠡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他几乎能满足男性所有的人生幻想。在政治上,他兴一国灭一国。兴越灭吴,青史留名;在经济上,他有自己清晰的经商哲学,身体力行,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在感情上,第一美女西施情定终身,两情相悦,妥妥的人生赢家。
平定六国,急流勇退,告老还乡
王翦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诗仙李白用慷慨激昂的诗句热情的讴歌始皇帝的伟大成就。平定六国,首功当给秦国第一大将 王翦。王翦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攻下楚国后被封武成侯,一时风光无两。在人生巅峰却选择告老还乡,立马交出兵权,最后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汉初三杰,炼气绝粒,羽化登仙
张良在历史上,张良是一位极富传奇色的人物。在楚汉争霸时期,张良不仅辅佐着汉高祖刘邦夺取了天下,登上了帝位,即使后来自己封了万户侯,也不恋权位,激流勇退。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在汉高祖刘邦称帝相继杀掉了很多跟随他的功臣之后,比如说韩信、彭越、英布......最终张良得以保全善终。不得不说张良确实谋略无双。张良选择避世求仙,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以《太公兵法》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后,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相传张良羽化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
七朝元老,智勇双全,全身而退
郭子仪“忠武”这个封号在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对武将最高的封号,也是对武将最大的褒奖。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只有大唐名将郭子仪享受到了此封号,而郭子仪作为大唐王朝的中兴名将、七朝元老,他确是受之无愧。
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为平叛立下了盖世军功,因此被赐予免死牌,其画像被挂在专门用来表彰功臣的凌烟阁中,并受封为汾阳郡王,权倾朝野。唐肃宗曾怕手握重兵的郭子仪有叛乱的嫌疑,郭子仪却一贯的保持低调、内敛的姿态,只要皇帝一声召唤,六十多岁的他顾不得梳洗更衣,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出现。
有一段时间,因宦官鱼朝恩的谗毁,郭子仪被削去了兵权。当胡人叛将仆固怀恩进逼京师时,郭子仪被再次启用,并被授予许多职务,他却坚决辞去了诸多官爵,只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后来,唐代宗与其结成了儿女亲家,将自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更让其权势与威望达到了极点。一次,郭子仪过寿时,升平公主自恃皇帝的宠爱,不肯给公公拜寿。郭暧愤怒之下给了公主一耳光,并扬言,只要自己父亲愿意,天下都是郭家的。郭子仪闻言大惊失色,立即将儿子囚禁起来,并第一时间向皇帝请罪,虽然皇帝没有怪罪,郭子仪还是将儿子胖揍了一顿。正因为郭子仪时刻懂得放低自己,才让他富贵而高寿,被德宗尊为“尚父”,至八十五岁时寿终正寝。
大明首功,疾病缠身,寿终正寝
徐达北伐朱元璋曾经评价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而作为大明一朝开国元勋第一的徐达是因为发背痈吃蒸鹅而死,也算是得了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