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城市故事旅行·在路上

我在鼓楼,时光静候

2018-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间旅人岱言

于林间丨与君共语

这是【旅行记】的第 1 篇文字。

京味。

老北京,新文艺。

有些历史年头的城,都会有一座报时的楼,容纳风云变化、时光流转下的社会变迁、众生喜乐。

于是,北京鼓楼便也成了旧文化的容身所和新精神的孕育之地,既刻印在文物古迹名单,也深藏于时代旅人的心中。

所谓旅行,可以在脚踏土地时感怀万千,也能抓住一段或许一生一次遇到她的时光中紧握双手。世界很大,京城很大,需要细细品味。

▍再见

坐在钟鼓楼旁的办公桌前已月余,回想第三天的经过还是会有些许惊喜。

一个春秋前曾与友人路过,在商区一家老北京火锅打卡种草,之后便再也不见。

直到入职三日,偶然不想再吃M记,转过胡同拐角,映入眼前的却是那曾经路过的朱红鼓楼,那一刻的她高大,又格外亲切,好似在我耳旁喃喃低语。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中,她守望着这座城市无穷时光中的些微变化,从旧时代的执旗之人到新文化的引领者,从天子皇城到现代都市。

现在的她,在脚下见到热爱胡同文化的形形色色,也阅尽二环内的电音民谣抽象派。

再见,正是旅人求而不得之缘。跨步于这广袤城市的中轴线,重檐三滴水屋角的庇护下,我感触到了千年史韵的温度与厚重。

▍小憩

Café Zarah:The Beijinger

每到一处,我最先寻找的是旅店,其次就是咖啡馆。这是一片土地的味道所在。

Café Zarah

鼓楼一路向东,拐进小巷,一座四合院就是北京文青经常打卡的Café Zarah。

推门而入,八成以上的异国面孔或许是它最鲜明的特色。在外是装饰一新的标准老北京院子,入内却是现代化的装修,鲜明的对比,却保持着微妙的舒心平衡,称其为艺术品也毫不为过。

墙上的装饰画多如艺术博览馆,小黑板上的多国语言述说着大洋彼岸的赤子之心。坐下来虚度几分时光,并不觉丝毫无聊。

端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品味窗外的风景二三,心中洋溢着的是怡然自得。最重要的是阅读坐在木椅上或闲谈,或工作,或若有所思的异国百态,旅行的节奏会一瞬放缓,耳边回荡着北欧小曲,听着有意思的故事。


一座咖啡小馆,带来的不同国度的故事和奇迹;四合小院的角落,或许曾经是某位达官手植处,如今只是一份安静,在乎青春,关于爱情,记录幸福。

它是这鼓楼城区的一面镜子,映向过去,映出当下的小确幸和谈笑风生享受闲适的人们。

New Beijinger,在这万物皆可,异国交融的鼓楼文化区,或许就是新时代众生的自称。

这里是重生的新鼓楼。

▍文青

赵雷一首歌,掀起了《鼓楼》热。

可以说,鼓楼周边是帝都最大的一片“新文化区”。

“鼓楼是仅存的真正可以看到胡同,感受胡同生活的地区。”鼓楼也是少数尽情民谣,夜晚拨弦怒吼的世界。也曾在上午8点的煎饼果子摊见到睡眼惺忪、头发凌乱背着吉他的乐手。

许许多多的地下音乐人、画家、文青、伪文青们常驻于此,即便只能蜗居于地下十几平的小屋,却凭依眼中的一道光,顽强扎根于“极乐净土”,倾尽心血,死心塌地。


遥想上个世纪,京兆尹薛笃弼为使民众不忘国耻,曾一度易鼓楼名为“明耻楼”,以励民众坚定信念。百年先人已不见,其决意却在鼓楼见证下传承到了看似不羁的文青身上。

老北京的新文艺,看似并不和谐,却能在现代瞬息变幻的浪潮中保有那份内核,拼尽全力,即使前路困难重重。

灯火通明的后海晚景

去年10月,凌晨1点。看过雷亚的音乐会的归程路上,骑行经过鼓楼后海,悠扬的民谣飘然入耳。只是静静地站在栏杆旁,看着岸边明亮灯火,只是静静站着,在自己呼出的空气中湿了眼眶,转身行向前路,向过往道了别。

我站在城市中央,眼前繁华却与我无关。

那时的自己,似乎与文青们心连了心吧,在鼓楼的祝福中。

▍京人

“提起鼓楼,对老北京也只是一个符号。”

有幸与历史系同仁,老北京人恩泽聊起。

“就历史而言,第一印象还是元代的宵禁制度。除此之外便是‘晨钟暮鼓’这个早已刻在生活中的词。”

以恩泽为一方缩影的老北京们,习惯着鼓楼代表的日常作息。鼓楼,本正是履行她忠于时刻的职责,如今又多了一份沉静中的安宁,成了记忆中永不消失的景色。

“鼓楼以北,还是没太多变化;以南,游客多了,四合院胡同里也多出了不少后现代个性的文化餐饮。现在的鼓楼,反倒是后海巨大的背景板。”

具体到历史内涵,鼓楼还是难脱时代的拷问,在形式上与新年轻一代产生了断层。流年似水如秋叶,曾经的四九皇城好像近在咫尺,于今朝却近乎枉然。

这或许是种必然,印证着时代的更替。

“不过自家与鼓楼有些许渊源,父辈五口人挤着8平米的小屋,就曾是在鼓楼屋檐下。每每想起,这里就是曾经的家。”

鼓楼也曾延续了众多北京家庭的血脉生计,寒来暑往,多少喜怒哀乐就在Y字路口两侧的影壁墙中,多少感情回忆藏到胡同四合院的荫凉下。


即便Beijinger日渐年轻化,走上时代前沿,这方土地赐予的文化精神还是一代代留存下来,成为New Beijinger的意志和力量。

在新老北京的眼中,四季变化,鼓楼早已成就了这座帝都永恒的不朽,守护着滋养众生的古都风骨,观望着什刹后海的一波春水,也见证着拔地而起的入云高楼。

能拆胡同,能拆旧区,却永不能冒时代逆鳞,动京味之大不韪。

“地铁什刹海站下车,面朝西有后海。请记得,面朝北,还有座鼓楼。”


我在鼓楼,时光静候。


访丨友人恩泽

撰丨林间旅人岱言

时地丨20180401 于帝都


你好,我是岱言。

愿于林间,与君共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