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焦虑》读书笔记(六)分离攻击表现为冷漠①

2023-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卜彬

由于害怕伴侣的行为使自己失去自我价值而产生的焦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为冷漠。在冷漠的情形中,也有肇事者和受害人。

我们再一次以爱情主要取决于彼此的兴趣这个事实为出发点。兴趣意味着我们想跟另一个人以对话的方式相互作用,意味着那个人以及彼此的相遇共处对我们很重要。当然不是说每一种兴趣都是爱情。

如果在关系中或通过关系不能产生第三方,那么爱情中特有的那种刻骨铭心的关乎存亡的兴趣就会倦怠。双方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能够共同制造出什么有趣的东西来。孩子是天然的第三方,从第三方的意义上,就可以把孩子看成是共同的孩子:共同的乐趣,共同的责任。第三方也可以是我们所从事的共同的兴趣爱好,尤其在孩子自立以后,更是如此。

冷漠是兴趣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对一个人冷漠,那么他对我们就不会再有任何触动,他干什么我们都无所谓,我们对自己不在乎的人也不生气,也没什么期望,他在还是不在毫无区别,他干什么还是不干什么我们根本不感兴趣。

冷漠是死气沉沉的,比不理睬更甚。如果我们不理睬某人,至少还要主动地与此人“断绝关系”,而冷漠则意味着别人根本不可能再联系到我们,而我们也根本不想联系这个人或被他联系到。从这个意义上说,冷漠是一层铠甲,把那个冷漠者及其伴侣完全隔离开来,冷漠者因此而不可接触、不可感动,并且刀枪不入。

冷漠是自我价值感受到某些人伤害的结果,而这些人的接受正是我们所看重的。我们对另一个人的攻击、分离攻击和兴趣被他退回,就成了自己的铠甲,冷漠的铠甲。

表现为漠不关心的冷漠是一种消极退避的形式。这种退避在很大程度上贬低了别人,同时也贬低了自己。贬低别人,因为那个人再也引不起自己的兴趣了,贬低自己,是因为自己对于别人来说,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人了。“你”已经不再是“你”“我”也不再是真正的“我”了,因为我是在跟“你”的关系中理解这个“我”的,这个“我”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我”,可以说,这是在向孤独症撤退,不再有真正的关系,没有相互的影响。

因为冷漠的人对别人表现得不可亲近,所以也具有虐待狂倾向。冷漠的根源在于,对于最终丧失自我价值和公开损失一种关系的极度的焦虑。因此冷漠的人在一开始就对一切都不抱希望,并且长期如此。冷漠的人更绝望,更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无价值,受到过更大的伤害。冷漠既没有愿望也不回忆任何事情。

如果双方都陷入了冷漠,人们一定很奇怪:他们为什么还要在一起生活。这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分离当然意味着又一次新的伤害,他们在众人面前会更丢脸,自我价值感会再一次受到损害;第二个原因在于冷漠的本质,既然已经这么冷漠了,那么迷糊到什么地步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何况共同的家毕竟还是有条有理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