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掌握:少有人知道的预习方法!

2020-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那些花儿与阳光

1

宝贝,不知道你现在课堂上是个什么状况,我先说说我中学时课堂上的状况:

我那时觉得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好重要,老师不停的讲,我就不停的记,生怕记漏了一点,勤奋得连自己都很感动.但是考试的时候却怎么都考得不够好。后来开始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天生智高不高,有的只是勤奋。

反倒是我那同桌,他上课的时候感觉挺皮,下课也没见他抱得书不放,考试的时候却能考班上第一,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我心里就暗想:谁让人家智商本身就高呢。

那你可能会问我:妈妈,为什么智商差距会这么大呢?

其实呀,后来妈妈发现。

是妈妈错了!

聪明的人只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

坦白讲,智商高的人,很少。我们大部人智商都差不了多少。

那同时学习一本书,为什么大家的学习效果天差地别?

答案是:没有掌握到学习方法。

2

我们今天先学习预习的方法。

首先,明确预习到底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1)预习实际上就是确认学习。

如果不好好预习,上课就会手忙脚乱,觉得老师讲的每句话都是重点,为了记这些东西忙得不可开交。(也就是我刚刚描述到的情景,纯属瞎忙活,没抓到重点)

经常是教材上明明有的内容却被重复记到教材空白处。其实,这样根本不是主动地上课,而是被上课牵着鼻子走。

当然,预习了就知道哪些教材上有,哪些是重点,笔记量就会减少,上课就会成为和老师的交流。

2)预习可以避免由于上一节课的知识忘记了,导致这节课听不懂了。

因为很多科目是交叉的,会导致下节课开始之前,可能上节课的知识就不够熟悉了。那么预习其实还包含了一个步骤,就是根据预习的内容,找出与预习课程相关的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

3)预习可以制造记忆挂钩。可能预习不能了解全部的内容,但是对于学习内容的框架可以形成记忆挂钩,预习可以增加记忆效率。

3.

怎么样预习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

1)预习时记得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最好看一下下节课内容涉及到哪些过去的知识点,下节课在目录中是什么位置,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2)对照章节问题来预习,甚至是用真题来预习。

如果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就把这节课涉及的习题真题找出来,对着题目自己动手查找一下答案,上课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呀,当你知道这些知识点未来的应用方式,大脑会很自然的帮你理解得更好。

3)预考。预考中展现的“无知”最具价值。

可能你会想,考试不都是在学习之后嘛。我都没有学习嘛,这样考我肯定是不会呀。

其实呀,”预考”会暴露你的无知,带来焦虑,反倒会促使加深记忆。

心理学家们发现,失败了的信息提取会改变我们下一步对信息的思考和储存方向。恰恰是你失败的提取尝试,强化了学习效果,增加了后续考试再尝试提取的成功率。(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某些学霸喜欢刷题的原因)

4.

总结一下预习的方法:

第一、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第二、找到下节课知识涉及的考题,对照考题找答案,可以知道重点和难点。

第三、进行一次预考。

最后,妈妈想说~

在整理这些方法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学习方法上的不足,希望我们都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习变得相对容易起来。(参考资料:刘媛媛的超级学习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