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没有来生,今生都容不得无聊
![](https://img.haomeiwen.com/i9007981/028e5a4f13298405.jpg)
01
“这样的话,那不是会很无聊?”
这是我看到三毛说她来世想要变成一棵树时,最先的想法。
接着怀疑,怎么可能呢?一生几乎都在流浪的三毛,怎么可能甘愿变成一棵只能在原地呆上成百甚至可能上千年的树?
后来上网一搜,从网上得到的信息是:“可能是网络谣传,类似《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被谣传为泰戈尔的诗句,实为集体创作一样。且原文是一段话,并非一首诗,出自邱琼的小说《这一世木已成舟》。”
原文如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沉默而骄傲,不依靠不寻找,不管这段话是出自三毛自己还是集体所创,我想这都是对三毛最美好的祝福。
02
但即使一半可以在风中飞扬,一半能够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在我眼中,都敌不过还有一半,要在尘土中站成永恒的无聊。
即使无需再体会悲欢离合的人间,即使终于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姿态,即使终能闲适地看着元卷云舒,花开花又落,但一旦要看上千百年,就另当别论了……
就像小时候,看到路边的一颗石头,我很庆幸它没有感觉,即使没有感觉还硬邦邦的,因为它只能呆在原地,如果要离开到下一个地方去,不是被人们用脚踢着走,就是要被风刮,被水冲,有时从路边被冲进湖底,一待便是沧海桑田了。也就意味着永恒的无聊。
03
在手机和wifi已然成为生活必需品的现代,很难想象古代的人们是怎么度过没有电,没有网,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无聊的时光。
也许仅仅为了生计,就占去了他们几乎一整天的时间,完全没有时间去无聊。
也许就像魏晋时期的闲人雅士,拖着木屐,到处游山玩水,集会畅谈,怎会烦闷无聊?
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所述——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但现代人能随时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的极少了,大多数是度过了漫漫8个小时的上班时间,回到出租屋里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刷手机,还有力气的那就吃吃鸡……总之,无聊到连kill time(杀死时间)这样的词都有了……
节目《嘿,哲学》里说:
无聊的反义词并不是有趣,而是意义。无聊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经习惯它了。”
04
《如果有来生》里继续畅想——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洒脱,
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远行,
把淡淡的思念统统带走,
从不思念、从不爱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
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
南方有温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如果有来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为永恒。
对于永恒,王羲之感叹道——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不知当后人看到我们如今无聊的生活会作何感想。
不知化作树的三毛,是否真的如她所愿,每一次相遇,都能化作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