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集》,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人生
最近,蒙田这个名字三番五次闯进我的视线。
先是在魏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蒙田说的关于爱情的超级大实话。
他又在《如花在野》里被提及,说文学史上因为写自己而成功的人没几个,而能把自己灵魂中的不安、骚乱乃至缺陷,不管什么都和盘托出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蒙田。
我一般对敢说实话的人有一种天生的好感,特别是那些大家都会想却不敢说的话。
这样的人在我看来,不是超级通透就是超级勇敢。
蒙田,我搜索着记忆。
一个身披铠甲,手持长戟,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乱箭穿身却依然保持着站立姿势的大将军。
不对不对,那个好像叫蒙恬。
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百度百度。
蒙田(1533-1592),全名米歇尔·德·蒙田,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作家。
咳咳,和我想的差得有点远。
不过,世界一家亲,掐指一算,蒙先生大概是在我偶像阳明先生去世三年后出生的。
蒙先生的经历可谓丰富。贵族出身,法律专业,在法院待了十多年后,当过王国侍从,亲历过战争,游历过欧洲各地,居然还当过两届波尔多市市长。应该和他的市长父亲没有关系。
38岁彻底想开,归隐田园,专心写作。创作了三本《随笔集》。他的作品对培根、莎士比亚、帕斯卡尔、卢棱等许多名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开创了文学随笔的先河。
终于遇到了随笔的老祖宗。
想起当年自己惨痛地被拒稿,原因是文章是随笔不是散文。
这些年也没搞懂散文和随笔的区别。索性依旧随心写来,开心就好。
电子书上找一本评分高的《蒙田随笔集》,先看看再说。
我的天,季羡林老先生旧版序,周国平老师新版序。季老的序说实话有点勉强,周国平老师的序那是真爱。
周老师的懂得……如果蒙田在世,两兄弟一定会来个大大的熊抱。而我偷偷地在远处幸福地和他们同频共振。
周老师说,蒙田无疑是第一流的随笔大师,但是,他在哲学上的贡献却受到了忽视,他说,那是因为写哲学史的人眼光狭隘,哈哈。
他说,蒙田不属于学术界,不属于任何界,仿佛天地间突然生出了这样一个朴素又聪慧的人,撇开一切理论,用最本真最直接的方式探究人性和人生的问题。
这样的评价让我一个看热闹的都跟着心潮起伏。人世间有太多条条框框的禁锢,这个学派,那个系统,这样是散文,那样是随笔,(哈哈,看来我还是小心眼儿,耿耿于怀)可是,人的情感是多维的,是融合的,发乎于内,出乎其外,浑浑然一体,所有顶级的东西最后都是相通的。
我想起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当初出版社并不接受这样一本书,原因是它既不属于文学,也不属于科学。可是,真正用热爱和专注书写的东西一定是感人的。
世人说法布尔一生穷困潦倒,似乎没有这些荣誉他就可怜兮兮。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倒是觉得他无比充实和幸福。
不管《昆虫记》最后有没有被世人认可,他记录和观察昆虫的过程一定幸福满满。
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在我看来,愉悦自己,专注自己的人生,才是最成功的人生。
哎呀,一激动就容易跑题。接着说蒙田。
看到蒙田《随笔集》中的那些话,我激动的频率就像心电图,每隔几句话就会嗖地一下冲到峰值,这种远隔时空有人替你说话的感觉太美妙啦!
闲言少叙,上菜啦!
读者,这是一本真诚的书。我一上来就要提醒你,我写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考虑要对你有用,也没想赢得荣誉。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蒙老师开篇说了这样的话,让我忍俊不禁又心生敬佩。
人们总是在追逐成功、财富、地位。怎么才能成功?勤奋?努力?规划?都不是。
当你不想着成功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你问我为啥?因为你的心在未来,不在当下。无心的当下,如何有成功的未来。当然这是其中一点,剩下的原因一两句说不清楚。(好奇的话,去看看《太傻天书》)
你总有一天会相信的,不是你一直期待成功而一直不成功的时候,就是你不期待成功,最后反而成功的时候。
总结一下就是老子的话:无为而无不为。无用乃大用。
人类总以预见未来的事情为乐,似乎眼前的事不够他们操心。
哈哈!我想说,还真是眼前的事不够他们操心的。
没看见哪个尿急找厕所的人还有空去操心未来的。
杨博士在《全部的你》里面说,虚幻和真实两个时空存在一个交点,这是一个奇迹——此时此地。
佛陀说,活在当下就是修行。
《太傻天书》里说得更直白,和时间相关的,都是大脑的病毒。
想来还真是。一想跟未来有关的事情,我就焦虑。
孩子学习不好,未来可咋办啊?单位效益不好,咋养家糊口?
问问你自己,现在最焦虑的事是什么?是不是和时间有关?你试着把自己的心拉回当下。
没发生的,咱先不操心好嘛!关键是操心也没用。世界变化太快。别犯傻。
我知道什么?我把这句话作为格言刻在一台天平上。
蒙大师说到点子上了。人类最大的恐惧就是不敢承认自己不知道。
咱私下里偷偷地说,人们口中的“封建迷信”说白了还不是科学无法解释,又不敢承认自己不知道,弄一个词来混沌我们。
你想想,你和一个汉朝人说我能和远隔千里之外的朋友直接对话,他怕是会说你,孺子有病!
布鲁诺因为日心说被烧死的时候,我们要是活在那个年代,说不定也是搬柴火的人。
人都是这样,只相信自己相信的。
一旦有和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冲突的观点出现时,大脑就如临大敌一般立马炸毛,群起而攻之。
我妈一口咬定在我的房子里丢的帽子最后出现在老家的床箱里的时候,她说她不知道了。
当我们承认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认知和格局要提高的时候了。只有空出地方才能装进去新的东西了。
你看,这个事儿,老子其实早就说了,要虚其心,要虚怀若谷。佛陀也说了,要空。
怎么感觉自己又开始讲大道理了呢!
驱散我们烦恼的是智慧和理性,并不是远离人世的海角天涯。野心、贪财、踌躇、恐惧和淫欲并不会因为我们换了地方而离开我们。
哇!这句话真的太哇塞了。
这是蒙老师谈到要不要辞职去隐退时说的话。
上班像上坟?领导苛刻、同事不友善、工作忙死……好像我们人生的痛苦都是因为工作。
换工作,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可是剧情并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发展,或许更糟。
你一生气,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不工作了,归隐山林!
本以为可以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者像梭罗一样,瓦尔登湖之畔,松风原林为伴。
可是,你发现,怎么还不开心呢?我未来,吃啥?喝啥?花啥?在风景如画里,依然蹉跎年华。
你看,如果我们是因为恐惧离开一个地方,那不叫离开,只能叫逃跑。你逃得了环境,却逃不了自己内心的混乱。
苏格拉底说,你是带着烦恼走的。
心中若有桃花源,人间处处水云天。
可是怎么样心中才会有桃花源呢?
蒙老师说,真正的隐退是把心灵引回到自己。
看看他是怎么拉回来的?
它(指大脑)就像脱缰的野马,成天有想不完的事,要比给它一件事思考时还要多想一百倍;我脑海里幻觉丛生,重重叠叠,杂乱无章。为了能够随时细察这种愚蠢和奇怪的行为,我开始将之一一笔录下来,指望日后会自感羞愧。
这是蒙老师刚刚退隐在家时,本来指望环境清静了思想会越来越清净,没想到事与愿违,哈哈。
他用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曝光大脑里杂乱的思想。
《太傻天书》里说,只要你察觉到了你的杂乱的思想,你就是在清除它。我们察觉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拉回到当下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大师都告诉我们要活着当下的意义,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到杂乱思维的攻击,白白耗费自己的能量。
你可能会不乐意,我大脑还不能思考了呢?
我就不爱说大道理,一两句说不清楚。简单地说,我们用自以为对的过去的经验,推算未来,无异于用一个充满病毒的程序去计算,算的结果都是错的。算了不说了,很多东西不亲自去经历,是不会明白的。
如果你对我的话有点好奇,就去看《太傻天书》《当下的力量》《正念的奇迹》《全部的你》随便一本都可以。
蒙老师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有一种唐僧取经回来在云上飘着,突然掉进流沙河的感觉。
好好地,羞愧啥啊,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怪都是一种超级大脑病毒。你会不快乐滴!
人不需要太多知识就能够活得自在,太多的知识会成为负担并造成混乱。
我曾经胖过,那时候选衣服不费劲,因为能穿进去的不多。反倒是后来瘦了,可麻烦了。
书也是一样。每本书的后面都是作者灵魂的再现。
我相信每一个作者都带着分享美好的愿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分享都是适合你。
你不能像一个不认识路的人,人家拉你去哪你就去哪,你要有自己的坐标体系,你知道你在他的书中能收获什么,该摒弃什么。
怎么才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
雪漠老师在《老子的心事》里说了一句话,你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窥得万象。
先把老庄读了,你就算登过山顶了。别人再指东指西的,你也不会迷路。
如果老庄读不懂,就读《太傻天书》,五百年后另一本道德经。信我。
我确立了一个原则,生活有千百种不同的方式,决不要求别人按照和我一样的方式生活。因此,任何意见都不会让我吃惊,任何信仰都不会让我生气。
蒙老师的这句话说出了人际关系的精髓!
人和人相处最大的礁石就是三个字:有要求!
男人就应该赚钱养家,女人就应该相夫教子,孩子就应该乖巧懂事,领导就应该有担当、有能力、有爱心……咳咳,我们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全世界,是不是稍微有点过分。最过分的是,他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就开始抱怨。
海灵格说,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多智慧的话啊!
自由意志是宇宙的一个准则,你看那些允许自由生长的系统都是最稳定的和最和谐的。比如大自然,比如Linux系统。
别要求,别期待,别想去改变,做好自己,就一切皆好。
其实,书只读了不到三分之一,不知道剩下的还有多精彩。
蒙田的《随笔集》适合放在枕边,没事的时候翻翻,他的自嗨型碎碎念,不是把你叫醒,就是把你弄睡,都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