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

12分钟读完30年畅销不衰的经典《学会提问》

2019-03-29  本文已影响0人  Marvin_551c

【精读君曰】

今日推送的是精读君的第8篇微书。微书是精简版的书籍,它能够让你短时间内吸收高浓度的知识,帮您节省阅读时间。

精读君此前推送的五篇微书分别为《自控力》、《金字塔原理》、《如何阅读一本书》、《多米尼克的记忆魔法书》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洞察力的秘密》,今天推送的是《学会提问》的微书。

本书近28万字,以每分钟读600字计,阅读此书需460分钟,即约7.5小时。精读君的微书字数约7千字,阅读耗时12分钟,可帮您节省448分钟。

《学会提问》由美国的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共同编写而成。在美国这本书被称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是30年畅销不衰的经典。在中国,俞敏洪、潘石屹、李开复都曾推荐这本书。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大众,适用范围会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实践之中。

学会提出好问题

【一】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众说纷纭的观点,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获取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学会提问》作者指出: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而提出好问题的关键就是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的对耳闻目见的一切进行系统的评判,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

①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②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③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本书的目的就是激发读者朝这三方面发展。

【二】

想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人,需要有改变思维、克服情感、关注价值、自我批判、反复练习这5项准备。

①改变思维

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的方式类似于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水分。这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淘金式思维则是强调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带着问题去思考。

秋叶老师曾经归纳总结出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如下图:

两种思维方式其实是互补的,要想有效的提出恰当的问题,必须要有相关知识的累积。但从上图也可以看出,淘金式思维更利于我们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知识。

②克服情感

很多时候,当别人提出相反的结论时,我们都将其当作针对我们自己的人身攻击,对一个论题过于感情投入的最大危险就是你可能考虑不到其他立场潜在的正当理由。我们必须认识到:

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

情感卷入的危险性在于——你不能思考别人观点的合理性,仅仅是因为你讨厌这个人;

一个成功积极的学习者——对任何观点都保持开放性,并愿意改变自己过去的成见。

③关注价值

一寸光阴一寸金,在决定花大把光阴取客观评估一个问题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关我什么事?”

举例来说:

对支持还是反对保护濒危物种的辩论进行客观评估就很有意义,因为针对这个问题额不同立场将会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反之,一门心思去评估“蓝色”是不是大多数公司老总喜欢的颜色就意义不大了。

④自我批判

首先我们要了解两种形式的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相反,强势批判性思维则要求我们用关键性问题一视同仁地质疑一切主张,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

⑤反复练习

我们的目标是让学习过程变得越简单越好。但是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养成首先得依赖于大量的练习。

当你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后,该如何提问?

如何提出正确有效的好问题?

一、了解论题

【一】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客观评价他人的分析推理之前,首先须找到他的分析推理之所在。如果找不准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要成为会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第一部就得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①什么是论题

论题就是会话或讨论中所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分为两类。(见下图)

我们要学会区别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例如:

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研究院的水平怎么样?

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例如:

公立学校里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

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②什么是结论

结论就是说话人或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结论是由推理产生的,它来自原因,如果某人声称某件事是真实的或应该做的,却没有给出任何证据来支持,那这就不叫结论,仅仅是个人的看法或观点而已。

很多情况下,在你能确认论题之前都得先找出结论来。因此,在这些情况下,进行客观评价的第一步就是找出结论之所在——这常常也是较困难的一步。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③如何找到结论?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首先看文章标题。其次,看看文章开头第一段。

线索二:寻找指示词。譬如,因此,由此得出、显示出、证明等等。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尤其是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以下这些都不可能作为结论出现: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和证明。

线索五: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

【二】

理由是什么

一旦你确定了论题和结论,你就需要理解为什么作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理由能告诉我们为什么。

所谓理由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主要的标志就要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时更是这样。

请记住: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和寻找结论一样,有些特定的词常常现实出紧随其后的往往就是理由。以下是表示理由的一些提示词:

由于、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事实、鉴于、研究显示、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还需记住: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三】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因此,在你决定接受或反对一个结论之前,首先要确定歧义词。

广告词里常常充满了意思模棱两可的词语。下面的广告词样本里都有意使用了一些意思不明确的词语。看看你能否找出黑体词其他可以解释得通的含义。

疼痛消是超强止痛药。

这本书千呼万唤始出版,它将告诉你如何找到好男人毛病让他对你不离不弃。

在每个例子中,广告商都希望你把最具吸引力的意思安到这个意思不明确的词语上。批判性思维有时候能为你保驾护航,让你不贸然做出事后后悔的购物决定。

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我们常常想当然的误解所读的文章或听到的言论的意思,因为我们常常想当然的以为很多词的意思都是显而易见的。鉴于此,我们应该学会养成两个新的习惯:

①避免心电感应

养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

②避免自我假定

坚持思考这些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义。

二、分析逻辑

【一】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论证中有一些是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却不会明说出来,我们把没有说明出来的想法称为假设。

价值观假设是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典型的价值观冲突如下图:

  忠实VS诚实   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有烟瘾

  竞争VS合作   你是否支持评分制

  媒体自由VS国家安全   每周开总统新闻发布会是否明智

  平等VS个人主义   就业时的种族配额公不公平

  秩序VS言论自由   我们应不应该监禁那些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

  理性VS冲动   打赌下注的时候该不该先查一查赔率

确定价值观冲突,你才能判断作者的价值观偏向与你的价值观偏向是否一致。找出价值观假设的有以下几点线索:

①调查作者背景

②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③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④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⑤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二】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而你规定性的或者说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例如,下面这段话就取决于隐含的描述性假设,你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直接经历和感受莎士比亚的著作大有裨益,中学英语班的所有学生至少应该去看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

必须要假设什么样的想法,才能让这个理由被人接受?

①表演必须非常逼真,反映了莎士比亚所倡导的一切;

②学生将会理解这个戏剧,而且能将它与莎士比亚联系起来。

找出描述性假设的有以下几点线索:

①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

②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③将自己置于作者/反对者的立场

④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⑤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做假设

【三】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如果你确认了推理中的谬误,那个原因就不能很有效地支持其结论。因此,在决定是否接受还是拒绝做则的结论时,寻找推理中的谬误是另一重要的步骤。

寻找谬误有以下6个步骤:

常见的谬误有以下12点:

①人身攻击:不阐述原因而直接攻击或侮辱其人

②滑坡推理方式:如果某事发生,则相关的很多事情肯定会发生

例如:如果我们统一开放负面新闻报道,那么报纸上一定都是负面消息,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③妄求完美解决方案:如果某方法不能彻底解决该问题,就不采用这种方法。

例如:如果你的软件还存在BUG,你就不应该推向市场。

④偷换概念:用模棱两可的话,隐瞒真相。

例如:我们这项收费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惯例是什么?)

⑤诉诸公众:试图利用公众的观点,公众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例如:群众支持对贪官要判处死刑,所以贪官就要判死刑。

⑥诉诸可疑权威: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通常是A领域权威对B领域观点。

例如:有科学家说亩产可以过万斤,所以我们就相信了。

⑦诉诸感情: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⑧攻击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攻击其不存在的观点。

例如:上帝并不能如科学一样解释世界,所以你不应该信仰上帝。

⑨呈现虚假的两难情形: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⑩一厢情愿:做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A,所以就是A。

例如:我们不需要理睬他,他肯定会因为经济利益而屈服的。

⑪偷梁换柱:提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转移听众注意力。

例如:我不是告诉你按时回家吃饭吗?——你看你总是在责怪我。

⑫循环论证:把论点换个说法,在论证中变结论为理由。

例如:我爱牛人们的精辟观点,因为他们观点犀利,不正值得信赖吗?

三、检验证据

【一】

证据的效力如何

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不该那样底气十足。

你必须认识到,对很多观点来说,没有足够的证据完全支持或驳倒它们,我们必须判断证据的优劣。支持一个信念的证据越多,该信念越接近真实。

证据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8种:

①直觉

所谓直觉就是我们相信自己对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却不能有意识地说出理由的过程。很多直觉依赖于无意识的加工,忽视了相关证据并含带偏见。因此,要弄清楚由直觉得出的声明是否有其他类型证据的支持

②个人经验

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极易范概括草率错误。

③他人的证词

一般来说,这类证词没多大帮助。除非我们对提供证词的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兴趣、价值观、偏见等有更多的了解

④权威的意见

权威对特定的问题,比多数人了解更多。但要警惕盲从,谨慎对待权威的意见,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相信权威”?

⑤个人的观察

个人观察是种有价值的证据,但也存在不足,因为人们倾向于看到或听到合乎自己意愿的东与,倾向于选择并记住某一件事情中与自己的经历和背景最一致的部分。因此要警惕不要仅仅依赖一个观察者的观察。

⑥案例

不厌其详的描绘或是塑造人物或事件来证实某个结论,我们把这样的描述成为典型案例。因为具体生动的案例诉诸我们的情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再纠缠于它们作为证据的价值。问问自己“案例是否典型?”“能否找出更有力的反例?”“该案例在表述上有没有偏差”

⑦科学研究

是指大量观察资料为依据、并且常常具有特殊分量的一种权威意见,其它合乎条件的人能重复验证结果。但也需认识到研究人员也有期望值、态度、价值观和需求,同样会存在偏见。不论一个科学报告看上去多么客观,还是难免会夹杂了重要的主观因素。因此,研究结果不能证明结论,只能支持结论。

⑧类比

要评价一个类比的质量,关注两个因素:

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

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通常情况下,当被比较的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与论题有关的相似之处,且在与论题的有关性方面不存在差异时,这样的类比是最有力的。

【二】

有没有替代原因

人类都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比如你可能在写出一篇极出色的论文的同时戴了某一顶帽子,所以现在你一逢到写论文就坚持非要戴同一顶帽子不可。

这个例子其实就是替代原因带来的逻辑错误之一:因果关系过度简单化。要记住,我们找出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时间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一定要警惕替代原因的存在:

①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

发现替代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自己所遇到的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进行回应,遇到这类结论的情形主要有三种:

a.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

b.以往或正在发生的世界大事;

c.科学研究的结果。譬如,朋友 24 小时没有回你的短信,你以为他是在生气,不理你,替代原因可能是他正忙或者手机没带在身上。

②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问问自己:我还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证据?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导致这个结果?如果这个解释是错的,还有什么解释可以说得通?

③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找出一件事的简单而又单一的原因,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是由许多共同起作用的原因联合起来的结果。

④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因果混淆谬误指,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互相影响的关系。记住:有相关并不能证明存在因果关系。

⑤很多事件并不只有一种解释

有一种常见的偏见就是基本归因错误,在这种错误里,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高估了个人倾向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喜欢把别人的行为动因看成是来自其内部的因素,而不是来来自外部的因素。

要记住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多寻找替代原因,比较它们的可信度。阅读事件的多种不同版本来帮助你扩大见解的范围。

【三】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数据统计就是用数字表达的证据,这样的证据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数字使证据看起来非常科学、精确,让人感觉代表着“事实”。然而统计数据可能而且经常欺骗人。

作为一个批判性思考的人,你应该努力辨别出错误的统计数据式的推理。评估统计数据有以下5个线索 :

①统计数据的来源;

②注意作者所使用的平均数的类型(中数、众数、平均数);

③统计数据与所要证明的结论不符;

④不看作者统计数据,根据作者的结论,列出自己认为为证明这结论所需要的数据,将之与作者给出的相比;

⑤看看哪些信息被遗漏了。特别小心那些易使人误解的数字、百分比以及类比。

【四】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当作者试图说服我们相信某件事情时,他常常会省略一些重要的信息(无意或有意),而被遗漏的这些信息对于评价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往往非常有用。如果作者遗漏的信息太多,那么,你就无法相信他的结论是有证据可依的。

推理的不完整性是必然的,所以不管支持某个特定结论或观点的理由第一眼看来是多么有吸引力,都有必要再寻找下被遗漏的信息:

①常见的反对意见

②缺失定义

③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视角

④论证中所指的“事实”的来源

⑤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

⑥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⑦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数据

⑧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的结果

⑨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五】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当你决定接受或是拒绝作者的结论时,你需要清除作者提出的结论是否最合理。通过鉴别几个合理的结论,你可以确定是否有一个你认可的结论。这是你决定接受还是反对作者结论的最后一步。

①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

结论只有在某人对其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后才能得出来。我们在理由当中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我们的背景各不相同,目标千差万别,这样我们在决定将理由和结论链接起来的时候必然会被不同的假设所吸引。

②二分式思维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当人们习惯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们就是在应用二分式思维法。这张类型的思维方式往往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只有两个答案。用此思维方式的人不能理解语境对特定答案产生的重要性,二分思维限制了人决定和选择的范围。

③寻找多个结论

本部分主要包括一个论证指向多个结论,这些结论都可以从论证的理由当中推断出来。

④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

使用条件句寻找多个结论,在条件句中我们陈述一个假设的条件,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出某个特定的结论。使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来为这些结论提供限制的语境,为结论添加限制将会让你远离二分式思维。

⑤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

有些结论可能比其他结论更站得住脚,而最值得相信的结论应该是那些最能影响到你对作者的推理进行反应的那些结论。

总结回顾

本书主要讲述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关键在于“学会提问”。在学习批判性思维前,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

书中针对如何提出正确有效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步骤方法:

如果你能掌握上述方法,那么当你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时,你兴许就能提出挂件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

每天9分钟,读完一本书。一年365本,精读微信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