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崛起,大圣未归。
七月份上映的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因为所有的投资都用在了电影本身的制作上,所以在电影拍成后,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后期的宣传,以至于在上映之前都没有太多人关注这部电影。与同期上映的电影相比,最初的排片量也少的可怜,就连首映当天的上映时间都被排在深夜的十点档。但是电影上映之后,却获得了广大影迷的称赞,好评如潮。
电影讲述的是在大闹天宫后四百年多年,齐天大圣成了一个传说,在山妖横行的长安城,孤儿江流儿与行脚僧法明相依为命,小小少年常常神往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有一天,山妖来劫掠童男童女,江流儿救了一个小女孩,惹得山妖追杀,他一路逃跑,跑进了五行山,盲打误撞地解除了孙悟空的封印。悟空自由之后只想回花果山,却无奈腕上封印未解,又欠江流儿人情,便勉强地护送他回长安城。一路上八戒和白龙马也因缘际化地现身,但或落魄或魔性大发,英雄不再。妖王为抢女童,布下夜店迷局,却发现悟空法力尽失,轻而易举地抓走了女童。悟空不愿再去救女童,江流儿决定自己去救。日全食之日,在悬空寺,妖王准备将童男童女投入丹炉中,江流儿却冲进了道场,却在拯救童男童女的过程中被妖王杀害。孙悟空悲痛万分,要为江流儿报仇,于是将愤怒化为力量,打破手腕上的封印恢复自身的法力,最后打败了妖王。
电影对故事的叙述手法并没有太多的技巧,但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影迷们的好评,是在于电影本身的视听效果的精心制作上。
电影开始,银幕上演的是孙悟空大战天庭诸神。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却配上极具京剧韵味的背景音乐,欢快喜庆的旋律与激昂的节奏,衬托着孙悟空险象环生的打斗,不禁感到振奋人心,让人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为孙悟空呐喊助威的同时,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部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改编的动漫电影,再配上中国传统京剧韵味的背景音乐,从另一方面使得日渐消逝的传统珍贵文化以另一种更为大众所接受的全新的方式表现在人们眼前。这让观看电影的人们在一开始就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好感和希望。
在电影看到中场的时候,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一段为即将展开的打斗戏的铺垫前有一段插曲,竟然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摇滚曲风。是汪峰的《勇敢的心》,音乐响起那一刻,让我有一点小小的意外。孙悟空这位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从小就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之中,看了无数遍《西游记》,从未想过,心中战无不胜的孙悟空、传奇而遥不可及的孙悟空,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忽然感觉就像是身边的一位触手可及的不畏惧世间险恶、敢于打破世俗陈规勇敢前行、拥有赤子之心的平凡的人。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在布满力量的大地带着痛狂奔,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这首摇滚插曲,不仅活化了孙悟空,让其变得生动近人,也激起了我心中对于平凡之路的勇敢追求,不知不觉间,就被音乐带入了电影情节之中,仿佛自己正与孙悟空并肩前行。回过神来,才发现,这场千古传奇与现代潮流的相互碰撞,竟然能产生这么奇妙的效果,不得不令人拍手叫好。
而对于动漫电影来说,这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相对于以往的国产动漫,在画质上也是有着很大的突破。如今越来越发达的科技,再加上对这部电影的倾力打造,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场精彩的视觉享受。影片中,不仅对于场景的制作做到层次分明,逼真贴切,不像以前的国产动漫那样国语呆板僵硬,而且在人物的设计上,也塑造成广大群众都乐于观赏的动漫形象,而不仅限于只受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形象。在最终与孙悟空大战的妖王的形象设计,也加入了中国戏曲中的脸谱的元素。影片的前段有一个镜头,是一段皮影戏的表演,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桥段;而在妖王祭祀的那段,妖王在山洞中率领着众山妖准备开始祭祀前表演了一段京剧唱法编成的大合唱,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影片中得以巧妙运用,也成了这部动漫电影的一大亮点。
在如此精心的制作之下,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影迷们在看过电影之后热烈的掌声与诸多好评,以及影迷们自发的宣传,让这部没有做过任何前期宣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收获了可喜的票房成绩。这部动漫电影的成功,也让人们看见了中国动漫的希望,也昭示着国漫的崛起。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仅在浩瀚的文学史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辉,而且在漫长岁月的长河中冲刷出了无数支流。每一条支流,都在世人的探索与填充下,竭尽所及地摄取《西游记》中的每一缕精华,使其愈发壮大。最终衍生出了一片色彩斑斓的西游文化。
其中最为容易让广大百姓所接触到的,当属西游影视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影视媒体的快速发展,娱乐行业不再满足于对原版名著的传承发扬,而是绞尽脑汁追求创新,改编出了许多不同内容的西游题材影视。其中《大话西游》、《齐天大圣孙悟空》,《西游记后传》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这些影视作品作为西游文化中的佼佼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向世人传播着不同的价值观。比如《大话西游》中孙悟空所化的至尊宝,就在向人们传达着爱情的真谛,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人,获得了广大好评,堪称为一部经典作品。可是原版名著中的孙悟空作为一名出家人,六根清净专心取经,一路上酒肉不占,更没有沾染红尘贪恋女色一说。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倒是颇有行侠仗义、知恩图报的江湖侠客的风范。
而在原版《西游记》被翻拍成各种不同版本的今天,网络媒体也不甘示弱,直接借“西游”之名以其中的人物为引,凭空捏造出与《西游记》毫不相关又毫无营养的恶作剧以博观众眼球,着实有种哗众取宠的滑稽之感。更有甚者,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干脆就把86版的《西游记》中的某一个乔段剪成视频,再配上无聊之极的对话,内容夸张甚至低俗。可悲的是这类视频在网上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而那些恶搞的对话内容,竟然还有许多人拍手叫好。在观看这些被恶搞的视屏的观众里,却鲜有人为曾经的经典影视作品感到痛心疾首。
曾经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在面对这些越来越被扭曲化的“西游”现象时,表示对原版《西游记》的未来感到无比的担忧。人们在被着西游文化中展现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创新所吸引的同时,似乎也在慢慢地忽视了原版名著的内涵和精髓。如果有一天,这些越来越被稀释的西游文化彻底取代了原版名著;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愿意去读原版《西游记》;如果有一天,连青少年都不知道孙悟空;如果有这么一天,《西游记》就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西游文化就像一颗大树,那《西游记》则是这颗大树的主干,而由其衍生出的各色各样的西游文化就像是大树的支干。如果只关注主干而剪去旁支,《西游记》也不会随着茁壮成长;如果只在意支干的壮大而榨取主干的精华,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大树的主干无法支撑而使大树倒塌。所以,只有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名著的精华,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西游文化,才会让大圣更强大地回归。
(纯粹为个人感想,不服来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