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娃子摆地摊
城管老王在一天之内,接连不断的给川娃子打了十多次电话,川娃子一看是城管老王的来电,他死活不敢接。只要是城管老王打来电话,肯定就有事,不是找麻烦就是找川娃子追交罚款;或是通知川娃子来城管执法部门学习受教育。总之,城管的主要任务就是两眼紧紧的盯着这些摆地摊的个体户。
川娃子来自四川大凉山区的放牛娃,文化程度初中。家里有姐妹三人,老大老二都是姐姐,他是弟弟排行老三,是家里的宝贝蛋蛋。父母亲都是农村人,虽然家境贫寒,在平时的生活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常常对川娃子从吃喝上、穿戴上都是偏心偏爱,娇生惯养。家里的重活儿、累活儿、出力的活儿都不让他干,什么上山砍柴,下河挑水全是俩个姐姐的事儿。川娃子十五岁那年,因没有考上高中,每天在家里不是贪玩就去打游戏。在游戏厅里和几个青年小伙子混熟了,就商量着出外去打工。
川娃子离开家,来到省城,先是去了几家建筑工地做小工,吃不了苦,受不了罪,工作干了不满十天,就自动辞职不干了。后来又去一家工厂应聘,工厂的劳动部门在招聘时发现,川娃子年龄不满十八周岁,还没有身分证,不服合招工条件,结果就沒有被录用。
川娃子在省城里大街小巷游游逛逛,东走西看,来到了城墙巷,眼前突然一亮,发现这家门店并不起眼,人家是做的什么生意?干活的人全是些小娃娃,有男娃有女娃。他就鼓足勇气,搭讪正在切肉的老太太,说:“大娘我也想干活。”大娘放下手中切肉的刀子,抬头把川娃子看了看,心直口快的问:“你也要干活?”川娃子点点头,“嗯”了一声。大娘又说:“干活行,试工期两个月,管吃管住,不发工资。你干不干?如果想干就留下来,如果不干就立马走人。”川娃子机灵一动二话不说,蹲下来挽起袖子,不足三五分钟的时间,穿了近十多根肉串串。老板娘看川娃子老实本份,体力健壮,干活手快,心里头高兴的抿着嘴说:“这娃是个好劳力。”
转眼间,川娃子在这家烧烤店一干就是三年,工资由当初的二三百元慢慢长到了一千二百元。川娃子的个性,自信、坚强、有毅力。他暗自下定决心立下誓言,如果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里混不出个人样来,他就坚决不回家;就无颜面对自己的父母亲。因此,一边打工,一边偷偷学习老板的烧烤厨艺。每天晚上开始营业,名叫菊花的女娃负责端盘子上菜,名叫巧儿的女娃负责收扦子查数量,打扫卫生抹桌子。川娃子主要是配合老板做烧烤工作,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他细心观察学习如何在烧烤中撒盐、撒调料和翻焙技术;下班了还模仿老板用三个手指头练习抓调料的功夫。就在打工的这些日子里,他注意到老板每天打烊关门后,从塑料桶里倒出来的钱,百元钞票有十七八张,五拾元、二十元、拾元的小钱无计其数,经过整理,营业额足足有两三千块钱。哇!生意火爆的简直让人眼馋。
三年后,川娃子手里攒了有万把块钱,他就决定辞职自已干。怎么干?像人家一样租个门店,买几张桌子还有圆凳子,不就开业了。自己想像的十分简单,真正干起来的时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租门面房这一项,租期不能少于一年,房租费还要一次付清,把现有的钱合计在一起,还不够交房租费钱,差的还很多。如果坚持要做下去,就得想办法去借钱,借钱又是个大问题;能不能借到钱?让他更犯难。在若大的省城里,他也是举目无亲,两眼膝黑,一点儿法子都没有。唯一有点儿希望就是向村子里来的好朋友去借钱,这个念头刚想出来,没过片刻时间又被自己否定了,不行,还是不行,怎么好意思向朋友开口借钱,去难为人家。川娃子经过反复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在是太难了。现在只能放弃租门店的打算,应该去夜市里练练手艺,练练摊,先尝试着摆个地摊,挣些零花钱也就达到他做小老板的目的了。
川娃子思想敏㨗,摆地摊的事就这么定了,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他一定都会坚持做下去。别看他貌相木纳,做事啍哈,干起实事来,是山里娃吃豆子心里有数。不管困难有多大,他也要撸起袖子说干就干,非要干出个名堂来。
川娃子仅用三天时间东奔西忙,买回三轮车,买回烧烤炉,准备好全部要用的家什器皿;早早的去蔬菜批发市场精心选好牛肉羊肉,还有韮菜、茄子,豆腐片、豆腐条、土豆和各种青菜。他把这些食材去皮洗净,码放的整整齐齐,放在大铝盆里,搭眼一看还真有做生意的那么一股劲。
开业时间选定在星期六的旁晚,川娃子蹬着三轮车,车子前边放着八十厘米长的铁皮烧烤炉;车厢后面放块平木板,上面有个铝大盆,盆子里放着各种各样提前穿好的串串食材。因为是第一次独立做生意,川娃子还真的像演戏一样,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拾掇的干干净净,头戴一顶白色百褶帽,穿一件不长不短的白色工作服,肩头搭条白毛巾,一切准备就绪,他就开腔叫卖:来来来,开张咧!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串串香串串美,串串羊肉烤的嫩;牛肚子羊蹄筋,麻辣味儿你来尝。就这样随口拈来的几句广告词,立马就拥来了几个毛头小伙子,不问价格贵溅,点了很多全是肉类的串串儿,吃完喝完临走时说是出门忘了带钱,把账先欠着,就欠在黑胖子头上。川娃子听说要欠账,心里咯噔惊悚,表面还得苦陪笑脸,说自己是做的小本生意,这账欠不起。不等川娃子把话说完,几个小伙子就吹胡子瞪眼气势凶凶说:“吃你几个破串串还要收銭?睁大眼睛看看他是谁?他就是城墙巷的“黑老大。”话音刚落,黑胖子迈歩近前,双手插腰,摇头晃脑,伸出食指在川娃子胸前连连点戳,趾高气扬说:“想要钱?看看我是谁?谁让你在这儿乱摆乱放,不按规矩办事,罚你二百元钱没商量,不然别让老子生气。”说完就扬场而去。
川娃子摆地摊的事儿,自己回忆起来,不是心有余悸,而是快乐无穷。改革开放四十年,他不是背着包袱爬行,他是沐浴着温暖的春风在成长。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要发生多少天翻地覆的变化,个人尝到的酸甜苦辣不是什么坏事儿,坏事儿也能变好事。前进道路上的坎坎坷坷,随时都在鼓励他,让他在困难中煅炼成长。人一辈子要走过多少路?经历过多少事?踩着桥走过来了就成功了;踩着桥掉到河里了就失败了。摆了这些年地摊,遇到过不少麻烦,有黑道,有正道。人常说:“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怕字当头,成不了事。川娃子常常牢记“失败乃成功之母。”他就在严管和讹诈中寻找出路,最终自己还是发展了,換来了幸福生活。现在,在城里有房,有車,还有大学生美女正在和他甜甜蜜蜜谈恋爱哩。
二O二O年春节,一场新冠病毒无情的在武汉大地漫延肆虐,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奋起抗疫,制服了它,战胜了它。川娃子经过半年的休生养息之后,重整旗鼓,迎接新的挑战。
最近,他又骑着三轮车向城墙巷走去,突然听得汽车喇叭声嘟嘟嘟的刺耳鸣叫。他就骑着三轮车靠边慢行给人家汽车让路,这辆不讲理的皮卡小车斜插在他前边,死死地挡住了他的去路。突然从双排座的司机驾驶室里跳下两个人,站在他面前。川娃子眼明心亮,马上发现了是城管老王,想要躲避已经来不及了。川娃子只好随机应变,上前高兴的忙打招问:“哎呀是王城管么!是不是又要来罚钱哩?”城管老王毫不掩饰的说:“川娃子话不要说的哪么难听吗!给你小子打了十几次电话都不接,啥意思?”川娃子摸摸后脑勺低声说:“怕,还是怕你罚⋯⋯。”城管老王大大方方的安慰说:“你就别怕咧!大胆的干,市场经济吗,就这样儿。”
川娃子从城管老王手中拿到了营业许可证,高兴极了,想到摆地摊的个体户终于名正言顺了。上级政府关心民众生活,不仅让摆地摊,还给划出地方来提供方便,大力支持发展个体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好处多,拾遗补缺,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老王多次打电话都是为了帮助别人,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川娃子这才打消了思想顾虑,打消了用老眼光看人的偏见。如今在和谐社会里,处事为人还要以诚相待,互帮互衬,互相信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像老王这样的老城管,永远都是受人尊敬的好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