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金钱的主人投资理财财经·投资·理财

大学毕业一年,我是如何从存款2万到负债2万的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89人  少羡

大学时每月1500元也能活得很好,工作了能自己挣钱了,反而越过越穷了。

大学毕业一年,从2万存款,到负债2万,都经历了些什么?

那么就来盘点一下,我是如何一点点变穷的吧。

如何一点点变穷的

1.大城市基本开销大

首先是住,都说刚毕业不要太在乎住得好不好,可我好像对住这块比较在乎吧,刚毕业就敢租4000的房子,虽然是合租的,一个人也要2000了,但距离公司挺远,物业费也高。

其实租房子也是要进行取舍的,公司附近租房一般都比较贵,毕竟人多竞争多租金也就多了。这张图算是对租房开销比较直观的展示了。

在大城市,租房是最大的一部分开销了,很多刚毕业的学生,租房就花费的工资都一半了。

水电煤气餐饮网费外加通讯,这些都要花销吧。

参考下图,日常开销差不多在1700-2000点样子,这里还是按照最低饮食15来算的,但实际上现在定外卖送餐费都5块了,虽说早餐可能花的少一点,算一天也差不多快50吧。

再说行,出门全靠地铁,不打车,一个月也要200。

这部分是固定的花销,不买买买,不出去浪,每个月也要固定花出去的钱。算下来,每月固定花费就接近4000了!

2.收入不高却追求品质生活

有句话“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最贵的”,但实际去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尽力而为。不然就是这边选了最贵的,那边就连买都买不起了。

很久没跑步了,却买了双1400的跑鞋;刚开始心血来潮想做饭,买了全套的餐具,还买了锅,却没做几次饭;为了装点出租房,买回来几盆植物,却疏于照料,结果都死了;办了健身卡,因为搬家离得远了,就没再去过,年卡变成了单次卡。

急于提升自己,看到很多课程的推广文案就心动了,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提升,于是买了一个又一个付费课程,仿佛囤了这么多课,就能收获这些能力,结果可想而知,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消化。

3.提前消费,花明天的钱

“穷的要死”和“自己赚了”,是我们在面对财务支出时的两种心理状态。

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不喜欢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共同点,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共同点,那么哭穷一定算一个。

“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五块钱以上的活动不要喊我!”

这也是我经常说的几句话,毫不掩饰自己的贫穷。

然而,一边哭着穷,一边买买买,仿佛将及时行乐凌驾于所有价值观之上了。“想买什么,去买呀!想去哪里,快去呀!想学什么,去学呀!”

因为电子支付感觉不到金钱的流失,无论是900的kindle,还是9000的粪叉,都不过是手机屏幕上的一行数字。

花钱的时候看上去很洒脱,等到花呗、信用卡还款日就欲哭无泪了。

4.过早杀掉了自己的小金鹅

一开始说的,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有2万的存款,就算只是投货币基金。

按每万份收益为1.4元来算,每天的收益是(20000/10000)1.4=2.8元,一个月就有2.830=84元。这部分是钱生钱,不用你去操心。

而我呢,太早耽于享受,刚毕业租房要租环境好的,买了新手机、买了新电脑,还都是最新款的苹果。如果我早点接触到理财投资的知识,我一定不会做这样的决策。

《小狗钱钱》的作者博多·舍费尔写过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的农夫,每天愿望就是从鹅笼里捡一个鹅蛋当早饭。有一天,他竟然在鹅笼里发现了一只金蛋。于是,农夫卖了这只金蛋,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会。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天。

可这个农夫是个贪婪的人,他对自己的鹅非常不满意,因为鹅没法向他解释金蛋是怎么来的,否则他可以自己制造金蛋了。 最后,贪婪的农夫怒不可遏地把鹅劈成了两半。

从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而我就和这个愚蠢的农夫一样,杀掉了自己的小金鹅。所以说懂点理财知识很重要,善用理财思维,才不至于让自己陷入财务危机。


如何脱贫

说完怎么变穷的,就得找解决方法了,要致富得先脱贫,要脱贫先从摆脱债务开始。

这些建议是我接下来要严格执行的,如果你和我一样有消费贷的困扰,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一步步摆脱债务。

1.不花明天的钱

信用卡就是用今天的信用,透支明天的钱。 就像蚂蚁花呗,都是包裹着糖衣的毒药。

你会产生一种富有的错觉,到还款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山穷水尽。

当然也有玩转信用卡的卡神,但前提是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不然就成卡奴了。

2.强制储蓄

把你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或四十存下来。给自己定个目标,无论每个月要还掉多少贷款,都要强制自己存一些钱下来。

如果一股脑地把钱全用来还款,到需要应急支出的时候,没有存款的你很容易就会产生新的一笔贷款。

3.控制消费欲望

年轻女孩子对买买买的欲望强烈,这无可厚非。闺蜜聚会,外出旅游不就是逛吃逛吃吗?

但是在疯狂shopping前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非买不可?看看自己的余额,摸摸自己的钱包,冷静下。

比如,我看到一件衣服,非常想买,我会先问自己: 我真的需要它吗?买回去的穿着频率是多少,平均使用一次会花费多少钱?

冷静之后,我就会说服自己,买个使用频率低,单次使用价格高的,还不如买货币基金,把鹅养大下金蛋才是正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