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立命之学中了凡先生以减粮一节抵万善至立命之学完结
1, 如何把握行善时的窍诀
当我们发自内心相信因果,将尽最大可能的去种善因作为我们离苦得乐的法门,我们就像商人追求利润一样追求用有限的人身圆满最大的善果。要得到最多最大的善果,就要在因上入手,因为有了善妙的因才会结善妙的果。我们在了知因果的前提下,利用命中有的缘起,甚至是创造缘起以求成全善果。
2, 结合业的轻重之理,阐述“一行可当万善”的道理
业的轻重由造业的对境、所求、所依、事相、心力这几个因素和合而产生的。对境的影响产生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境的种类,父母、三宝、上师是最重的造业所缘境,另一个是对境的数量,对一个人做善法是一份功德,对是个人做善法就是十份功德。所求可以是现世的福报,来世的福报,也可以是阿罗汉果和佛果,心中所求越高远,果报也就越大。所依指的是造业者所依的律仪,律仪越殊胜,业力越大。事相指的是善法的内容,比如布施中法施就比财施的功德要大。心力指的是行善时的心量状态,内心处在殷重的状态中,使心力强大。
一行可当万善,就是在行善的时候,在对境、所求、所依、事相、心力上都调整至最殊胜的状态,比如对造业最重的境,发起最大的心力,还在持戒的状态下,去行善。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行为,但却因为是重业,就可以抵行善一万次了。
3, 了凡教子“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乃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这样作意对于修身立命有何重要意义?
命荣显,学问颇优,这些都是人生的顺境。人在顺境中容易起轻慢心,我执容易膨胀,会迅速消耗掉福报。下心为缘起,而不好的心态和行为会让人堕落。因此,在顺境中要常常做不如意想,这样才能保有一颗谦徳之心。念念从反面想,压住我执,人生才能远离过患,修集功德。
4, 以下六种思惟应如何贯彻在日常生活中:
(1)远思扬祖宗之德;?
(2)近思盖父母之愆;
如果父母有做的不入理的地方,我可以把我理解到的道理讲给他们听。如果言语可以入心,固然最好。如果不能,那我可以多做善事,回向给他/她。其实还是讲道理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调整他们内心的邪见系统,他们还是会起许多烦恼。
(3)上思报国之恩;?
(4)下思造家之福;
多关心家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家人。给他们提供陪伴,提供支持。遇到冲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减少对别人的要求。不要起嗔心。
(5)外思济人之急;
与同事,朋友相处,多观察他人的需要,看看尽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急他人之所急。
(6)内思闲己之邪。
从观察自己开始,了解自己的每种情绪,每种烦恼,通过转心改变自己的习气,通过断恶行善培养自己的福德。
5, 解释:”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徳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天下的聪明人不少,讲起道理来都是头头是道,之所以功德不增进,善业不增广,就是因为原谅自己,以“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因循的意思是拖延。我们拥有人生,应该在闻思法义之后坚持修行,即净化自己的心相续,改过修善并且在坚持之中加上精进,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仅仅停留在知道,而不去实行,那么就会时间空耗一无所成。
6, “其熟玩而勉行之”包含哪种修身进德的道理?
其熟玩而勉行,应熟读深思,而后努力实行。这里,玩取自易经,玩索而有得。指的是用像玩耍一样的沉浸的心去学习法义,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琢磨。在玩的时候,心中往往会升起欢喜心和欲求心,这样才能将道理学透。勉行,勉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实行。不好高骛远,从基础法门开始,从断恶行善开始。也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坚持去做。其熟玩而勉行之,说明了修行路上的两个关要,通过熟玩明理,通过勉行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