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等toB企业,若做项目同时生成海量内容,会有很多创新回报

2020-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宋增建

  【1】 、

        我刚参加了“华为北京城市峰会2020”,看到了很多黑科技,也真切体会到了华为在全球最强悍的研发能力。我想通过此文,提出一个创新的内容做法,目前to B的企业基本都没有使用,但很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我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如果像华为一样的服务方,能够把操作的一些行业具体项目,征得甲方同意,把一个项目的进展过程,很多细节,很多场景,用5G手机大量拍摄下来,形成海量的短视频和文章等,在很多自媒体平台发布,会有非常好的流量效果,能吸引很多潜在甲方的持续关注。

        我在北京,做商业开源这个创业项目时,一直谈到一个概念:真实的项目,真实的过程,作为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可惜一般全被浪费了,几乎没有人用上述方式去拍内容,其实这种内容,也经常会有单条几十万上百万的浏览量,而且非常实用。

        我大会现场看到,华为从软件到硬件,特别是5G、云、AI,有大量的产品,而且合作伙伴,又基于这些产品,衍生出很多解决方案,应用在很多行业。

        这些合作伙伴,也在努力大量开拓客户,但我认为如果结合上述创新的内容输出方式,无论对于现在的市场开拓,还是对潜在B端客户的吸引,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2】、

        现在很多行业中,当企业想进行数字化,老板等在网上搜不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都是一些宣传片,或干干巴巴的一些文字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对企业的参考价值不大。导致学习障碍和认知成本,阻碍了很多企业,尽快上马数字化工程等。

        但我认为,如果把一些真实的案例,在进行过程中,用手机,把很多真实的场景和过程拍下来,拍成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二三十分钟的视频,每个短视频有一个主题,会展示一个问题,或一个方面。这样一个项目下来,就有可能形成上百条甚至上千条短视频,还可以配合些文章,再把这些视频和文章组织成索引,这样就能够非常方便很多潜在的甲方,了解这样一个项目进展的方方面面和大量细节。

        现在自媒体平台,都是智能推送,就是你发布什么样的内容,平台就会很精准地推送到对这个内容感兴趣的人那里去。很多时候,你的粉丝不一定多,但有些视频或文章的流量却很高。而且你能持续大量的输出一个项目的此类内容,就会吸引本地和全国各地,同处在一个领域的公司老板,或信息化负责人等的持续关注。

        随着一个项目的进展,随着内容的持续海量输出,会不断吸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潜在的甲方,来持续关注这些内容,来持续关注项目的进展,这个数量甚至有可能达到上千家,甚至上万家。他们有时,还会通过留言、私信,甚至互加联系方式,参与进来。

        这样,相当于用我们商业开源的理念,把一个项目真实过程的内容价值,极大地挖掘了出来。而这种做法,过去一直是没有人这样去做的。但这种做法的整体流量效果,会非常不错,有可能一个项目下来,获得全网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总流量。

        其实,绝大多数企业对如何做内容,目前存在着大量误区。很多企业做内容的方式,是参考着流量型、网红型自媒体团队去做的,那种做法只适合努力吸引最大可能的流量,再通过植入广告或是带货等方式盈利。但这样一整套内容创作的方法,和背后逻辑,其实是非常不适合企业的。

【3】、

        我通过大量实践认为,企业其实把自己真实的项目和真实运营的很多过程,包括人,包括事,包括细节,包括很多很多的角度、场景和维度,基本用一镜到底的方式,大量拍摄和发布。拍摄只用手机即可,中间可以暂停几次,绝大多数视频,是不用后期剪辑的,因为后期剪辑花的时间,比拍摄和上传还要多得多。因此尽量采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手机一般都有拍摄中间暂停的功能。

        而且企业做这种内容,简单粗暴就好,不必追求什么配乐,什么画面多精美,但最好相关人员可以出镜,并不断的说话,而且拍摄的方式和视角,也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不必拘泥。

        但这个做法背后的功夫,是拍摄和内容团队,要对在做的这个项目,以及这个行业,进行极为深度的研究。在掌握大量扎实、深入,并且结合一线的知识和经验后,开出的内容才更加精准,更有含金量。所以这种内容输出方式,需要很强的深度研究能力,以及结合一线实战的能力。

        简单说,功夫做到了,大量拍,大量发布就行。但注意,视频中间最好紧凑一点,不要把冗余和无关的信息,过多地拍摄进来。

        文章也是一样,相关人员可以练习用手机的语音识别输入去写作。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任何东西,全用语音识别输入去写,包括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语音识别输入每分钟可以达到300字以上,这会让人写文章时的思维状态,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中。这样,无论拍摄视频、剪辑视频,还是写文章,还是把图片和文字组合成短内容,都可以完全用手机操作,彻底摆脱电脑。这对企业特别适合,因为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完全用手机拍摄制作上传内容的好处是,效率特别高。现在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分清内容输出,和宣传片之间的区别,这两者非常不同。宣传片更像广告,而不是内容,内容是对观看者有实用等价值的。我这里说的这种持续大量输出内容的方式,真正结合了目前人们都通过手机看内容都习惯,结合了自媒体平台的核心特点。也就是说,真正充分发挥了目前自媒体平台的优势。

【4】、

        你做的这些内容,要有价值的,对观看者要非常有用。企业在一个项目中大量输出的内容,可以非常硬核,非常实用,非常充满知识性,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海量输出。

        针对一个项目大量输出内容时,要注意搜集和整理,各种甲方一般会关注的很多问题和细节,并有针对性地做出一条或多条短视频等内容。在起标题和视频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其中关键字,非常精准地描述出这些问题,这样很多甲方,看这些内容就会觉得很实用,很有针对性。

        另外我在实践中发现,5G时代,企业做这种商业内容输出,可以使用5G流量,随时拍完了就马上上传,当然也可以回头用WiFi上传。我通过测试发现,5G的上传视频速度比4G快了几十倍,这样就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和应用场景,特别是在短视频内容输出方面。可以把项目进展中一天的经历,结合不同的点,实时大量拍成短视频上传,大量观看者,甚至可以随时的参与进来,随时的反馈。他们的很多意见,还有分享的经验,往往非常宝贵,可以马上加个微信视频、语音连麦详聊等等,这样既有助于项目,以更好的质量结合更多人的智慧和经验,完成的更好,同时也让很多持续关注我们内容输出的人,包括潜在甲方,更有强烈的参与兴趣。其实对于很多潜在甲方,他们参与进这个项目,也相当于是某种演习和预演。这意味着当我们做这一个项目并持续输出内容的时候,可以带着很多未来潜在甲方在进行演习。

        试想一下,一个项目下来,用我们上述商业开源的理念和方法,能够产生几百甚至上千条短视频和文章。既能极大的帮助各内容平台,丰富了这方面的内容,同时现在,几个月以后,甚至几年之后,还会陆续有很多人看这些视频和文章,并主动与我们联系。这就是这种海量内容输出特别好的效果,我提出了一个概念,管这叫本领域本行业的“内容黑洞”。就是很多潜在甲方,在想上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在网上搜一些关键字,而他搜索的时候,就很容易看到我们输出的一些视频文章,并进而促使他看我们做的更多内容,包括更多的项目,这些东西对他的参考价值非常大,非常硬核和实用。

        所以这里,我是以华为各种to B的企业产品为例,介绍上述结合真实案例输出内容的做法和效果。这套方法其实用在很多其它to B的领域都是类似的。这个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有些企业感兴趣,可以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5】、

        很多to b的企业,经常讲自己做了一些多么棒的项目。可惜这些项目最后只落下PPT,或很简短的介绍。如果按我上述说的方法,能留下真实场景和过程的几百上千条短视频、大量图片和配合文章,那这个价值就会远远大于向客户简单说一说。把这些文章和视频组成的索引发给客户,很多客户会非常喜欢看的,这样自然就会提高成交的概率,减少沟通的时间成本,而且让客户也能有更好的体验。

        所以,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又说又练,那才是真把式!

      ——宋增建,2020年8月28日,北京,参加完“华为北京城市峰会2020”后,有感而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