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才是青春
6月30日下午,苏州当代乡土文学代表作家蒋坤元携新书《四十才是青春》做客第九届江苏书展。
会后,徐董要给我寄一本,蒋老师说“我已寄去了。”
虽无缘参加苏州书展,但蒋老师的新书已在会议之前就通过德邦快递寄到了太行深山。
六十才是青春 六十才是青春寄来一箱书,总该发个红包表示自己的感激吧。可作家说:
“李老师好,到时我要给你们山里小学很多书,你也给我钱吗?你我这么真诚的朋友,就不要发这个红包了,只是你的心意我领了,祝福李老师青春常驻,并且文学创作以山区文学为着力点,写出更好的山区文章!”
蒋老师的回复,令人思潮翻滚。打开新书,从早上看到深夜,沉浸在书香中。
成为苏州当代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是励志典型,今日阅读他的《四十岁才是青春》,感觉他的主要精力在办厂创业,文学只是一个捎带,他的创业更励志。
王慧骐说,“这个外貌极普通的男人注定了会是江南大地上的一个传奇。”他儿子晴谷小夫妻,6月30日也到江苏书展分享现场,暗暗站在门口,审视老爸的讲演,好像自家人也研究不透是怎样的传奇。
马上就要退休了,站在60岁站口,阅读作家的四十青春,回顾走过的路程,怅然喟叹:自己一生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记得一位同事退休之前和我探讨退了之后干些什么,人到这个节点,都会重新认识一下自我,然而,又有多少人认识自己呢?
蒋老师让我“青春常驻,并且文学创作以山区文学为着力点,写出更好的山区文章!”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是这个材料吗?我能写些什么呢?在生命的重要节点,能否借吉人慧眼,从小学生做起,在乡土文学上做一点成绩呢?
我发现村里退休老人几乎都重复着一个共同的故事,上午上山干农活,下午聚在一起拉闲话。
我又发现简书里有不少退休老人,有的70多岁了。他们写写简书文字,练练书法绘画,游游大江南北。同样的工资收入,和村里退休老人比,他们怎么生活得如此惬意呢?
再干一个学期,我就离岗,回到家里,从头学起,如果能活到70,就有10年长的一个学期。学习蒋坤元,十年磨一剑,不知是否适合我。
前半生,养毛驴,种山地,一切努力都是为儿子交学费,后半生不用管他们了,挣多挣少都给自己交上学费,能学成就学成,学不成拉倒,学不成也是青春。
四十是青春。六十也是青春。牢记:青春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