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淮阴候列传》

2018-11-20  本文已影响42人  阿炭wang

关于大将军的由来: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

《史记.萧相国世家》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一点思考:

其一、关于“大将军”,秦汉年,没有这个军职。秦制,中央设太尉,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下设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地方上是郡守掌兵,郡尉掌治安。西汉确有“大将军”,第一任叫卫青,不过那是近百年以后的事了。

其二、刘邦在被封为汉王后,初并没有“争天下”之意。请见吕思勉先生的《秦汉史》(上海古籍出版社,42页)的分析。

其三、刘邦有争天下之心,是在到南郑后,韩王信向刘邦提出的。

《高祖本纪》中载:韩王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所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应该是:

在项羽分封诸侯后,汉王为防项羽再起猜忌之心,遭杀身之祸,于是同意张良的意见,“烧绝栈道,绝诸侯盗兵之袭”(这里的诸侯兵肯定是项羽的军队)。到了南郑后,出现了逃将事件。于是韩王信(不是韩信)趁机劝说刘邦,不如利用士兵的思归之心,“决策东乡,争权天下。”(韩王信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复韩国”)。当此用人之际,萧何发现韩信颇有谋略(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于是举荐了韩信担任军中“参谋”的职务。

韩信之前的官职是治粟都尉,丞相的副手,掌管军粮。被举荐后,史料的记载是,从汉元年八月,刘邦开始了还定三秦,直到兵占彭城,后又被项羽杀了个落花流水,赶回了成皋城,楚汉相持。这期间,韩信一直“默默无闻”,因为真正的“大将军”是刘邦。

韩信真正的出场,是在魏豹背汉,刘邦决定开辟北方战场牵制项羽的兵力之后,不过,这已是汉三年六月了。

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小说家手笔,无稽之谈罢了-以韩信的智商,真要决心逃走,能让萧何追到?

韩信的“成功”:

韩信的发家史和陈涉起义军里武臣(张耳陈余)一军相类,陈涉派武臣出军邯郸,结果在平定赵地后,便劝武臣自立为赵王,从此这一支军队脱离了陈涉的指挥系统。韩信是在得到人马,降魏平代灭赵降燕下齐后,自立为王。这两者都是时势造英雄的顺天应时之举,不能上太史公的当。

也就是说,如果在汉军彭城之败后,魏豹对楚汉之争稍有点前瞻性,不要那么势力,不要那么目光短浅,反复无常,也许就不会刺激到刘邦发动灭魏之战,也就没有韩信什么机会了。

刺激韩信称决定王脱离刘邦的指挥,应该是受了两件事的刺激:

1.灭燕国后,刘邦封和韩信一同出军的张耳为赵王,韩信没有尺寸之封。什么意思?

2.同时间,汉军被围荥阳,刘邦居然轻装简偷偷摸到韩信军,夺其军。这个太恐怖了。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淮阴侯列传》

韩信称王的经过:

韩信称王

汉王跳(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乃使张耳北益收兵赵地,使韩信东击齐。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修武南,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余城。

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汉王使郦生往说齐王田广,广叛楚,与汉和,共击项羽。韩信用蒯通计,遂袭破齐。齐王烹郦生,东走高密.

《高祖本纪》

六月,汉王出成皋,东渡河,独与滕公俱,从张耳军修武。至,宿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上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淮阴侯列传》

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臣原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於历城,诸田宗彊,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籓。”上曰:“善。”

《郦生陆贾列传》

(横)立田荣子广为齐王,而横相之,专国政,政无巨细皆断於相。

横定齐三年,汉王使郦生往说下齐王广及其相国横。横以为然,解其历下军。汉将韩信引兵且东击齐。齐初使华无伤、田解军於历下以距汉,汉使至,乃罢守战备,纵酒,且遣使与汉平。汉将韩信已平赵、燕,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淄。齐王广、相横怒,以郦生卖己,而亨郦生。

《田儋列传》

韩信率军灭赵后,俘获赵国名将李牧之后,广武君李左车,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策。李左车给出的建议是“先声后实”,即“案甲休兵”,“镇抚孤弱”,巩固城池,以树立兵威。之后遣辩士游说燕国,“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韩信也采纳了这个策略,果然,“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效果非常好。

而就在此时,刘邦的一次行动打乱了韩信接下来的军事部署。那就是,楚汉在成皋战争相持不下的时候,刘邦轻装简从,偷偷地摸到了韩信的军中。刘邦是一个广纳众议的人,而这次行动,从史记的记载里,没有看到张良、郦食其、陈平等人参与谋划的迹象,应该是一次秘密出行。刘邦此次动作,“最主要的就是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夺之军”,收回了韩信的军权;

第二、令张耳守赵;

第三、分拨一部分军队,支援成皋战场,对抗楚军;

第四、派韩信攻打齐国。

当时田横专政,一个连项羽都不尿的人,刘邦想搞定齐地,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就在派韩信出军的时候,刘邦又派郦食其去齐国当说客。谁知生猛的郦生竟把田横给拿下了(横以为然)。消息传到韩信军中,韩信打算罢兵了。谋士蒯通一阵忽悠,于是提兵夜度平原,奇袭了守备松懈的历下军,攻占了齐国都城临菑。

韩信这次胡来,直接导致了身尚在齐地的郦生被冤杀。

韩信这种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行为,除了谋士原因外,应该还有另外两个,那就是此时的韩信,在接连灭掉了魏国、赵国、代国、燕国后,一没有什么封赏(张耳已被封为赵王,韩信则被临时拜为相国带兵出征),二被蛮横地解除了兵权,没有安全感。所以在接下来平定齐地后,他便急不可耐地上书汉王打算在齐地当假齐王(“原为假王便”),拥兵自立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