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人间文品文章池菲斯杰龙凤书香集

明月几时有

2021-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夏冰书斋日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之夜,对于全球华人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不仅仅是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情感寄托,更是因为这个中秋,是五千年一遇之大才子苏东坡的主场!

这是苏东坡赴任密州的第一个中秋,但他却不知道自己明年的中秋又会在哪里度过。自王安石变法以来,朝堂上风波诡谲,在权利的游戏中,自己也身如不系之舟。为了远离政治斗争中心,这几年来他一直自请朝廷辗转各地为官。

虽然他曾要求调任到离自己的胞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相聚,然而始终难以遂愿。一想起自己跟弟弟已长达7年未见,身处这样动荡不安的局势中,真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兄弟团圆,这让他心中苦闷不已。

此时能消解他的思亲之苦的,也许只有那一壶清酒了。或许通宵畅饮,才能一醉解千愁,明朝醒来,又是一个艳阳天吧。

是夜,远离至亲好友,没有雅集宴会,难闻笙箫鼓吹,幸有那一轮明月皎如飞镜高悬头顶,似乎在深情地凝望着他,并向那庭院中洒下一片清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眼前的景象使苏东坡想起几百年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留下的诗句。

古来才子儒生的逢生遭际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或许人与人的命运各不相同,但心灵却总能相通,哪怕是相隔千年万里。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也忍不住效仿诗仙李白把酒问月,举起酒杯遥问苍穹: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宇宙的起源在哪里?

自古以来,当人们在探寻这个问题时,实际上是想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在人间虚度了这么多年,不知道天宫里现今是何年月。那一定是个极好的日子,不然今天的月亮怎会这么圆呢?

苏东坡低头暗自思忖,杯中酒一饮而尽。 几杯酒下肚,眼前朦朦胧胧,心中恍恍惚惚,醉里不知身是客。

有那么一瞬间,他多么希望自己可以超脱凡尘俗物,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飞升至天宫里的仙地宝境,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神仙。 只是,那里的高楼红墙、层楼叠榭,定会让人倍感清寒孤寂吧。还不如在这闹哄哄的人间,和自己的影子同醉同舞,又何尝不是一种快意人生呢。

罢了,还是回屋歇息吧。说好的不再对月痴想,可是调皮的月儿偏偏从高楼檐角慢慢升腾,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苏东坡这个外乡之人看啊看。

他转辗反侧,再次失眠。 月儿呀月儿,我究竟哪里招惹你了?不然你为什么非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圆呢?苏东坡再次陷入一片悲凉之中。

少顷,他又想到,或许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如同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总是难以求全。

也罢,惟愿远方的亲朋岁岁年年都平安喜乐,自在康健。若果心愿得偿,哪怕我们现在隔着万水千山,只要能够沐浴在这同一片月色下,那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带着这样的宽慰,苏东坡进入了黑甜的梦乡…… 在梦里,他看到了琼楼玉宇,又看到了弟弟的笑脸。

等他醒来的时候,朦胧中想起自己似乎在梦里吟唱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凭着模糊的记忆,他挥毫泼墨,写下了文章开头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后人曾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亦有人怀疑: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很多年后,在华语歌坛上冉冉升起一颗明星,她就是王菲。她的一首《明月几时有》,在时光里低眉浅唱,空灵流转,打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气脉。东坡的这阙中秋词,俨然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纽带。

明月几时有,无论它是作为宋词在民间传唱,还是作为当代流行歌曲响彻全球,它都带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怀,跨越了不同时空、不同处境、不同际遇,在千丝百缕的联结交错和光阴的翻转沉淀中,化为一抹激励人心的色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