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专题 母亲节征文】我习惯了索取,她“乐于”付出
越长大越渴望独立,却也越自我。
有那么一个人,不经意间承载了别人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责备。她被所爱的人埋怨为什么那么喜欢管着别人,为什么要干预别人的生活,为什么总是要挑剔别人的不好,为什么不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就算了。有时候甚至觉得,她的好是一种沉重的“包袱”
被爱着的人似乎忘记了,她的那些行为,不过出自于爱,她放心不下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孩子。
她,就是母亲。
走得再远,长得再大,在母亲眼里,她的孩子依旧是孩子。
图片来自花瓣网朋友跟我说,母亲节快到了,要不要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文章。我思考了好久也没有想到该写些什么,思绪断断续续,好像已经忘记,她让我感动的那些瞬间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一切都那么的琐碎和平常,我习惯了索取,她“乐于”付出,这些仿佛都是理所当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变成了一个不能久待的地方,她变成了不能长期共处一室的人。渐渐地,连跟她争跟她吵的力气都没有了,故意不理她,故意做些她不喜欢我做的事情。最后,连心平气和的聊天都变成了奢侈。
于是,学会了逃避,学会了在外面撒野,贪图那种自由自在的日子,在家待几天就想着该回学校。
出发那一天,她照例将我的行李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做了我喜欢吃的食物,叮嘱我一个人在外需要注意的地方,送我到车站……
离家第一个礼拜,真好,终于不用再听那个人的念叨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吃想吃的食物,没人管,没人念,没人烦。
离家第二个礼拜,合口味的饭菜基本上都吃过一遍了,没有什么好吃的了,想念家里的饭菜。不想洗衣服,不想整理房间。
离家第三个礼拜,想回家了……
图片来自花瓣网想起,那会……
跟她争吵过后,饭桌上还是出现了我最爱吃的那几道菜。她一边念叨着我这里做不好那里没到位,一边收拾起房间。每每过节没回去,家里做的馃子她都要留一些起来,到我回家时再重新热给我吃。生病的时候她着急的模样,什么都不懂的她跑去问那些比较懂的人,然后带我去看病,炖各种补品。她担心我一个人在外不安全而失眠,我却埋怨她太多虑。自己跟她闹别扭,她不敢找我还是通过弟弟询问着我的近况。
想起,那天……
弟弟说:你知道妈妈前几天开刀了吗?
我:没有啊,她怎么了?(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害怕。)
弟:舅舅跟我说,她生病住院了。还好没事,住了一个晚上就回家了。
释然。打电话给爸妈,问妈妈身体怎么了。他们第一句话是说:“谁告诉你的?没事的,现在都好了,小问题而已”。
顷刻之间,难过和愧疚之意涌上了心头。想到跟妈妈怄气是多么不理智和愚蠢的行为,那个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的人,我在因为她对我的关心而生气。
有一些人,有一些东西,习惯了他们在身边的日子,慢慢的我们以为所有一切都不会改变。只有意识到快失去了时,才想到该去珍惜。而这会,究竟来不来得及?
我们在长大,而长大的路上,最该感谢,最不能丢下的那个人,便是母亲。
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和年龄上的“代沟”,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而在她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导致跟她的相处出现了一些分歧。想要证明给她看,她的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独自承担一面。这些都不是简单地一两句话就可以做到的,行动和结果,比什么都重要。
曾听一个朋友说过,越长大,父母越需要用哄着的。很多时候,一通电话,一声问候,几句简单的近况汇报,都能让她开心好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