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Kitty老师:《何以为家》|我们需要更多内心强大的孩子!

2019-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纽星人Kitty老师

因为四月中下旬需要落实的课程内容创作和培训比较多,所以停更了一段时间,忙碌了一段时间之后,五一小长假,团队小伙伴们可以好好享受假期了,我也再次拥有了大段完整的时间,所以重新开始更文。

今天是想推荐大家一部电影《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Capernaum),提醒大家至少带两包纸巾再去影院。本文不想剧透,但涉及对小主人公赞恩(Zain)的讨论,可能会略微涉及剧情,介意的刷完再回来看吧。

电影《何以为家》中的经典剧照

一放假就跑去影院把这部电影刷了,主要是因为有朋友参加了这部电影的国内首映,发朋友圈说哭惨了。注意,这位朋友是个大大咧咧的直男汉子,我想像不出什么内容能把他哭惨了,所以非常好奇,一空下来就跑去影院刷片了。

这部影片引发了一个大讨论,“有多少人有资格成为父母?”因为影片一开头,赞恩要起诉父母,原因是“生了我”。赞恩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大人不要再生了。这个大约12岁的孩子,从出生开始,记忆里只有暴力、侮辱、殴打、皮带、链子、管子。他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你这垃圾!”他说自己住在地狱,像一堆腐烂的肉。

其实看完整部电影,很难对赞恩的父母产生怨恨和批评,导演控诉的应该不是养育观念,而是黎巴嫩的整个社会体系。或者说用儿童的视角展现了整个战争阴云笼罩下的中东,底层人民真实、残酷而又无奈的苦难生活。这种赤裸裸的苦难,通过儿童的视角真实地呈现,直戳人心。

电影的很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小演员的本名就是赞恩,他的一家都是叙利亚难民。导演找到他的时候,他12岁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正在街上帮大人干活。因为这部好电影,改变了赞恩以及全家的命运,他们终于获得移民挪威的机会,赞恩目前也已经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真实生活中的赞恩及家人,打包行李准备前往挪威

看完整部电影以后,我对主人公赞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找到一些他真实生活以及个人情况的资料,很想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导演选中了他,从而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能得到重新安置机会的难民,全球不超过1%的比例。2011年到2015年期间,是叙利亚难民逃亡的高峰期,黎巴嫩大约每周要接受10,000名难民。赞恩和他的家人是2012年逃亡到黎巴嫩的。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上被选中,赞恩是幸运的。

没有找到太多赞恩如何被发现的细节资料,但从导演对他的评价,以及作为一名非专业演员在影片中贡献出的精彩演出,我们大概能感知到这个孩子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

“When I saw Zain, it was very obvious to me that he was going to be our hero,” said Labaki. “There is something in his eyes that is very sad. He also knows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in the film], and it shows in his eyes.”

我相信赞恩本人和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概是一致的,他是一个勇敢、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智慧而且内心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孩子。即使他处在最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下,他依旧在努力地用自己有限的力量,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处境,试图去过上更好的生活。

或许就是这种内心强大的力量,吸引和感染到了导演,他才得到了这样难得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赞恩和导演拉巴基

影片中呈现的很多情节,都会让作为旁观者的我,忍不住的去想,这样的困境对于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而言,他究竟能做些什么?他可以做些什么?在这样的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赞恩的父母虽然是成年人,但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抗争,被环境彻底困死了。但赞恩却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希望和机会。他始终都在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不断地试图找到突破的方向,去不断地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抗争。

我们需要更多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我们需要激发更多孩子内心强大的力量,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好,才会越来越有希望。

赞恩的故事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多年前,我下定决心开始推广和专研儿童设计思维教育时,一个深深触动我的故事。和赞恩的经历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比他好一点的是,那些孩子还不至于流离失所,但生活环境中随处可见的童工、童婚等现象,非常普遍。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孩子的生存状态如此恶劣,但他们因为有机会受到了很好的思维引导,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并团结起来,一起为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抗争。

这是我当年学习了解全球儿童设计思维教育的应用情况时,所了解到的一个发生在印度的故事,因为时间久远,一直没找到当时的故事视频。不知道为啥,看完《何以为家》的电影后,回来又重新找了一遍,竟然找到了。

孩子们很想上学,但父母不允许,跟家长谈判基本无用,因为大人们认为有很多家务活需要做,上学没有什么用处。 为了每天可以上学,孩子们用设计思维工作坊的工具,一起设计和制定一些创意活动去说服大人,争取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孩子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游行宣传活动。 在田间地头发布演说,告诉大人不要只是叫孩子工作 告诉女孩们,要只嫁给一些有教养的男人 在孩子们的努力下,村里很多大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支持孩子们每天去上学。

我曾经把这个小故事放给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看,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了解积极的行动可以让改变发生,同时也想让大家了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和我们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状态。

对于现在的很多孩子而言,有幸出生在了一个和平没有战乱的富饶国家,过着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要富足便利的生活,孩子们每天被包围在丰盛的物质以及各种新技术和信息流中,他们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任何想要的东西,而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去争取或者做出改变。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慢慢地习惯被动地等待和被大人安排,甚至逐步丧失主动思考和积极行动的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我之所以致力于儿童设计思维教育的教学实践、传播和推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发现学习设计思维可以训练和改变我们大脑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

最可贵的一点是,这种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不断地体验“我能让改变发生”这种目前世界上极其稀有的宝贵品质。

就如电影《何以为家》里的赞恩,这个勇敢并且内心极其强大的孩子,在那样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当周围所有人都已经放弃抗争,完全服从命运安排的时候,他依旧勇敢地去做各种突破和尝试,他的内心始终有一道光,这道光是想让改变发生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需要更多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我们需要帮助更多的孩子变得积极主动、自信并找回内在的力量,去创造和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始终认为,这是我们的教育最值得努力的方向。

希望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和贫穷,所有的孩子都不要再经历赞恩那样苦难的童年和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更多像赞恩一样内心强大的孩子,即使面临如此极端的困境和苦难,内心依旧有一道光在闪耀着,勇敢、有爱、有责任心、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困难、绝不放弃任何改变的机会。

愿所有勇敢的孩子,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