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98——102章)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第98章到第102章,它们分别是《活菩萨的人生观》《正前方 我飞翔》《蒋老师的精神家园》《以文胜武》《诗人蒋坤元》。
这几章叙述的是李彦国老师从苏州回来之后,驿动的心却无法平复下来,他和孩子们说起蒋坤元老师的故事,但再多的语言也无法穷尽蒋老师的的大爱。只有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写下来,用孩子们能看得懂的语言,去歌颂蒋公伟大的品格。
李彦国老师是个行动派。他奋笔疾书,写下了一本《蒋坤元的故事(小学生读本)》,让大家进一步走近蒋公,了解他背后更多的故事。
一、说说彦国的课文
李彦国老师的这个课文系列完成于2018年11月21日,共分为14课,加上序言就应该是15课,李彦国老师多年从事小学教育,而且这个系列读本是要讲给小学生听的,所以在写读本时他用的是第1课——第14课。
为了证实我想法的准确性,我特意查阅了一下,家里正好有一套人教版小学教材,打开教材,我发现人一二年级教科书课时安排真的是课文+识字,通过这个小细节,再一次证明了李彦国老师是一个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人。
倘若我们的小学教师都有李彦国老师这样的教学态度,我们的小学教育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在这个小学生读本的序言中,面对低年期这个特殊的群体,李彦国老师这样说:“我就想繁而简之,长而短之,深而浅之,一点一点地明明白白地做介绍。这样一个人物。我们是怎么也学不透的,我们只能学了一点是一点。”
李彦国老师把这个读本分成了14课,分别是:
第1课沉痛的思念。
第2课活菩萨。
第3课我活得有滋有味。
第4课从容潇洒任性。
第5课文思如泉涌。
第6课真善美。
第7课第一本书。
第8课第十本书。
第9课拿出写书的劲头办工厂。
第10课先把文字写流畅。
第11课热衷于写作。
第12课把农民的真正生活写出来。
第13课泥土的芬芳。
第14课诗人蒋坤元。
这14课内容如同标题一样,长短不一,但无一例外的都是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如坐在家里的炕头上唠家常一样,向他的学生、自己的孙孙讲述蒋坤元老师的感人故事。
仔细分析李彦国老师的小学生读本,表面上看好像没有章法,只是把一些零散的小故事堆砌在一起。但反复研读之后,就可以看出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环环相扣,衔接紧密。通过这些文字,我能看出李彦国老师架构文章的能力及深厚的笔力。
介绍一个人通常就要从他的出生谈起,李彦国老师也采取了这种既传统又符合人的逻辑思维的方式。首先介绍了蒋坤元老师的出生及童年,蒋坤元老师是被勤劳善良的阿子惠老好婆带大的,老好婆的言传身教,为他后面的善行善举埋下伏笔。
因为骨子里的善良、跨越年龄阶层的大爱,蒋坤元老师给很多人带去了温暖,尤其那一次去湖南湘西州龙山县,他给当地的孩子送羽绒服,给困难户送红包。因为这些善举,在现实世界里,他活得有滋有味,神采飞扬;而在网络世界里,因为写文,他遇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他文思如泉涌,他《活得从容潇洒任性》。无论社会怎样物欲横流,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农民出身,没有泯灭自己的《真善美》,用平实的文字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用质朴来书写自己的人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的第一本书——散文集《梦里水乡》出版了,这是他的创业史,也是他的追梦史。
他一直笔耕不辍,很快,第十本书散文集《正前方》也出版了,这本书记录着一个小企业老板、一个农民作家真实的思想情感历程。
他拿出《写书的劲头办工厂》,吃了无数的苦,遭了无数的罪,终于成功逆袭,成为苏州最有钱的作家,他用他儒商的诚信和独特魅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他刻苦练习,日积月累,写《先把文字写流畅》,他《热衷于写作》,把《农民的真实生活写出来》,写身边的琐琐碎碎,那些带着《泥土的芬芳》的文字,《以文胜武》,平淡之中见神奇,最终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不仅是散文家,小说家,而且还是《诗人蒋坤元》,他用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诗行,去谱写他的诗意人生。
以上内容就是李彦国老师写的小学生读本,14课的内容,被他无缝链接在一起,浑然天成,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有趣,还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二、品品蒋公的为人。
蒋老师人生第一任老师老好婆的勤劳、节俭、淳朴、善良的品格,犹如一颗颗种子播撒在蒋老师的心里,帮助他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影响了他的一生。
蒋老师的身上有着别人所不具有的优秀品质。
一是特别能吃苦。小时候暑假里,为了挣几个工分,他冒着烈日参加“双抢”,割稻、脱粒、拔秧、撒猪灰,早出晚归,什么累和苦都受过。
18岁他投笔从戎,在部队工作认真卖力,多次受嘉奖。但阴差阳错,他未圆将军梦。
解甲归田后,他在村办厂跑供销的同时把家里的田地饲弄得特别好,什么活儿都没有耽误。
后来他自己出来创业,没日没夜转悠在工地上,吃住在厂里,半年后回家,老娘都认不出来他了,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如虎添翼,为他赢得了丰厚的收益,有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那31部闪闪发光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见证。。
二是特别有爱心。他身价上千亿,却不肯买豪车,他想用100万元的车子折旧下来的10万元做公益,他出资帮助简书里的文友,给山区的孩子和贫困户送衣物现金。第2课中有这样一段话,特别让我动容。“羽绒服可以让别人穿暖,钱可以让别人减轻生活的负担,但是那份来是陌生人的关爱,会让这个地方整个春天充满温暖,可能会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穷孩子的内心种了一颗种子,生根发芽,他们要努力做一个强大有能力的人,长大后像蒋老师一样去帮助比自己弱的人。”
蒋老师不是只做一次慈善,他的善念一直在心中,善举一直在路上,他就那么默默去做,不图名,不求利。他的大爱无言,但可以撼动更多灵魂,一传十,十传百,把爱心传递下去。
蒋坤元老师有一颗悲悯之心,他懂得劳苦大众的丝丝困惑,虽然他腰缠万贯,但他没有泯灭自己的善和真,他以慈悲为怀,温柔对待万物苍生,他的爱是大爱、是博爱、是没有分别心的爱。
三是特别接地气。蒋坤元老师是农民,他认可他的身份,“当农民我默认了,家乡肥沃滋润的土地是我的根,那泥土跟花儿一样芳香。明白此理后,我便一头扎在泥土里,重新编织一个农民的故事。”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着新一代的农民形象、农民企业家的形象、乡土作家的形象。
不仅他的人特别接地气,他的文章更加接地气。
他的文章有自己的特色,既有乡野气息,又饱含真情。
他善于观察生活,用厚朴的心灵去触摸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他经常写周围的普通人,写爱情亲情友情民情,写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他注重细节描写,注重观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寂寞凄凉。
他的文章短小精悍,朴实真挚,有时就是老老实实的大白话,却带着泥土的芬芳,让人回味绵长。
脚踏实地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实诚诚、沉甸甸的。
他为人憨厚朴实,诚恳谦虚,他笔下的文字便朴实亲切,溢满真情。
难怪他向全世界骄傲的说:“我就是一个草根作家,但我接地气,我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毫无愧色,我无愧于生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
我用这么长的文字来分析蒋老师的文章,用意非常明显,都说“文如其人”,通过对文章的研读,可以折射出写文人的品质,蒋公的优良品质就是在这字里行间被发掘出来。
这五章内容看似比较散,但这里边有条明线,那就是李彦国老师写的14篇课文,用这14篇课文把很多内容串了起来,就如一根细绳把一颗颗散落在地上的珍珠串了起来;而这几章内容里其实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一个“情”字,既有李彦国老师对蒋老师的真情流露,也有蒋坤元老师对天下苍生的款款深情。有深沉感情的课文才耐读,重情重义的人才值得品读,有情有义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