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刻意篇: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2022-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十四施无畏力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刻意篇”:

1.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wǔ),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cuì)之至也

悲乐者,德之邪也:悲哀和欢乐,是违背自然天性的。

喜怒者,道之过也:喜爱和愤怒,是扰乱自然天性的。

好恶者,德之失也:偏好和厌恶,是缺乏自然本性的表现。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内心没有忧虑和欢乐,是德性的最高境界。

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专注而不随着外物变化,是清净的极致。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与所有外物都无所抵触,是虚无的最高境界。

不与物交,淡之至也:不因身外之物而散乱,是恬淡的极致。

无所于逆,粹之至也:与万事万物都无所违逆,是纯粹朴素的极致。

2.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形劳而不休则弊:形体过分劳累,得不到休息就会疲困。

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精力过分消耗,还不知道停止,就会疲劳,过分疲劳就会枯竭。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水的本性是,不混杂就清澈,不搅动就平静。

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倘若闭塞而不流动,也不能澄清。

天德之象也:这就是自然本性的体现。

3.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纯粹朴素,而不混杂邪念;清净专一,而不改变心智。

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恬淡无为,遵循自然运行的规律而行动,这就是养神的道理。

4.夫有干越之剑者,柙(xiá)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 ,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pán)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吴越出现宝剑,用匣子把它藏起来。

不敢用也,宝之至也:不敢轻易使用,因为太宝贵了;很多昂贵的东西,买来其实舍不得穿,舍不得用,变成了展览品,放在家里。弄坏了,弄丢了,还心疼得不得了。

精神四达并流 ,无所不极:精神可以通达四方,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上际于天,下蟠于地:接近苍天,遍及大地。

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养育万物,却又找不到它的痕迹,它的名字就叫作帝王;也就是老子那一句“大象无形”。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达到朴素,就能够持守精神。

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始终持守精神,就能够与天道相互融合。

一之精通,合于天伦:专一就使精神保持畅通,也就合于自然。

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常人只看重利益,清廉的人看重名声。

贤士尚志,圣人贵精:贤能的人崇尚志向,实现抱负;圣哲的人重视精神能量,重视内心世界。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素”就是说没有混杂其他事物,没有被外界所染污。

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纯”就是,精神没有缺损,没有分散,充满着能量。

能体纯素, 谓之真人:能够体察到“纯”和“素”的人,就可称他为“真人”。

“刻意”是磨砺心智,使得行为高尚的意思;只有纯粹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那些为了表现自己清高,致力于建功立业,为了追求长寿而特意找个深山老林去练气的,都是有损于自然本性的。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