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忆昔抚今赞改革

2018-12-04  本文已影响11人  易柳杨帆

远去的雨鞋:1978年,我上小学,我们的家安在妈妈教学的红卫初中的一间办公室里,狭小拥挤,不满20平米的家里靠西顺长放了两张一米宽的床,床中间夹着妈妈黄旧的办公桌,上面堆满了学生的作业本还有妈妈的课本教案,东面放着炉灶碗柜等物,一家五口人都在家的时候几乎转不开身,幸亏那时候我们的作业少,所以一写完作业,就到学校的操场上疯玩,直到夜色降临,远远传来妈妈的叫喊声,我们才象倦了的鸟儿一样飞回巢里歇息。

小学离我们家七、八百米,不算远,却难走。那时候车子不多,偶而会有一辆解放牌卡车穿城而过,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也跟着“沾光”,晴天吃灰蒙尘,雨天则象在稠稠的粘粥里走路,穿的是手工做的偏大的鞋子,底上沾一层厚厚的泥,重得象穿了大铁鞋,陷到泥里半天也拔不出来,好不容易拔出,有的同学就举着光脚傻站在那里动弹不得,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学校有几个家境好的同学有雨鞋穿,虽然只是光秃秃的黑胶鞋,但他们可以随意地在泥地里走,任性地在水洼里淌水,这足以让我们艳羡。我父母都是工作人员,自以为家境也算不错的,便经常缠着母亲给我买一双雨鞋,母亲哼哼哈哈却从来也未曾兑现。

四、五年级的时候县城铺了第一条柏油马路,下雨不用再发愁路难走了。爸爸给我买了一双塑料底的布鞋,不知道是鞋子质量不好,还是我走路太快,抑或是柏油马路太光滑?反正这双鞋使我在柏油路上盖了无数的屁股印,年纪小身子轻,也从来没有感觉到有多疼,鞋子当然不舍得扔,直穿到露出大拇指。

柏油马路很短,我上初中的沁水一中那会儿还不算县城,从家到校的那段长长的路依旧是土路,特别让人恶心的是有许多驴粪马粪,下了雨更无法下脚。母亲把自己的旧雨鞋给了我穿,但是第一次穿我的脚便被泡得白胖发皱,原来鞋子早已裂缝,雨水灌进,脚泡在水里比穿布鞋还难受。从此我绝口不提雨鞋。

1987年,我从学校毕业,拿到第一份工资便兴奋地交给了母亲。母亲给我买了双雨鞋,可我看着雨鞋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这时候的沁水县城,已拥有了两条宽阔的柏油大马路,我们的鞋子也早已从布鞋换成了皮鞋,商店里的雨鞋颜色样式各异,但那些是孩子们向往的,我早已过了踩水玩水的年纪,光洁的大马路下雨下雪一双皮鞋足矣。我再也不渴望拥有的雨鞋被妈妈带回家就一直放在鞋柜里难见天日,哦,再见了,童年的雨鞋。

退伍的压井:我孩童时连洗澡都很困难,更别说象现在孩子玩水玩的那么痛快,作为生命之源,母亲把它看得比油还珍贵,从来不让我们瞎玩。所以我每次拿着小件的衣服到小河边,占据到上游位置的时候,总会磨磨蹭蹭,舍不得离开。洗衣服的阿姨、奶奶们看到我只是洗小件、刷鞋子,便想和我换位置,我低头不吭声也不挪位置,任由她们肚子鼓嘴里嚷,我自岿然不动。

家里吃的水是父亲从几百米外的水井担回来的,父亲从小被奶奶宠着,除了上学、工作从来也没有干过重活,担水对于他来说很不容易,担一路洒一路,到家就成多半桶了。哥哥从小个子高,上四年级的时候,父亲便准备了一副小桶让哥哥也跟着他去担水。我们兄妹三人,哥哥干的家务活最多最重,也可能是因为此吧,他的个子也最高,现在想想真后悔,为什么我小时候不多干点活呢,不然,现在也不用为个子矮而懊恼了。

1981年我们家搬进了新盖的房子,院子里安装了压井,往钢管里灌点水,再用力压几下,地下的水便哗哗地被抽到了桶里,方便极了。夏天,抽出的水清凉澄净,买回西瓜,放到桶里冰镇一下,西瓜好吃极了;冬天,抽出的水温热宜人,洗衣服也不觉得手凉。我家旁边家属院里的住户一遇停水便会拥到我家来,院子里挤满了提着桶的人们,因为压井,我们家人缘都获得了提升。

现在,家里的土坯房早已翻盖成了大砖房,瓷砖贴面、青砖铺地,院子里的苹果树、山楂树被父亲砍掉,压井也被填为平地,屋里屋外安装了自来水,水缸水桶水瓢早已淘汰,用起水来真是方便,不过有时候还真想念我家的老压井呢。

崛起的县城:82洪灾,百年不遇,那年我初一。正是暑假之际,连绵不断的倾盆大雨持续了半月有余,我和弟弟闷在家里看着暑假作业发愁。在我的怂恿下,弟弟和我一起撑着小花伞到南山大坝边看涨河,河水波涛汹涌,裹挟着泥沙、树枝甚至牲畜、石块由西滚滚而来,看得我和弟弟目瞪口呆,从来没想过平时清澈温柔的小河会变得如此暴怒,想来黄河也不过如此吧。

停电的夜,整个县城笼罩在黑幕之中,伸手不见五指,母亲执着蜡烛和哥哥在屋子的角角落落查看着,因为是土坯房子,遇到这样的天气很容易有水渗进来。尖利的警报声穿透重重雨雾刺进每户人家每个人的耳里,母亲不免疑惑,下了这么久而大的雨哪儿还会失火吗?谁知水灾的到来也是以此为警。

正思虑着只听得西面轰隆一声,接着便是哗哗的流水声,母亲和哥哥眨眼间便站在了齐腰深的水里,睡在床上的我伸手一摸,妈呀,水居然和床一样高了,吓得我一下子蹦起来站到了八仙桌上。母亲震惊之余赶紧让哥哥趟着水把我和弟弟背到了窗台上。母亲后来说那时想起了“倒房不倒窗”的谚语,认为窗台边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和弟弟瑟缩在窗台上,进了水的火炉唰唰唰地冒起一股股水柱,像喷泉似的直射屋顶。原来西面的院墙被冲垮了,洪水冲入院内、家里且久久不退,房子渗水尚且有危险,更何况这么长时间地泡在水中,母亲唯恐房子坍塌,焦急地求助于隔壁邻居,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从院墙上爬过来,费力地和母亲一起往开拽拉着大门……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院子里一片狼籍,大水把盘子、衣服、鞋子全带到了院子里,淤泥漫过的院子比原来高了许多,妈妈种的蔬菜早已不见踪影,大门外三层台阶被埋得只剩了一层,胡同里沙和淤泥的上面静静地淌着水,变成了一条小河。哥哥和妈妈在家善后,我和弟弟则被打发去亲戚家避难。一出家门,满目疮痍,感觉好象一下子回到了旧社会,大街上新铺的柏油马路被洪水侵蚀得坑坑洼洼,倒塌的房屋,倾斜的电杆,连根抛起的树木,街道上散落的杂物,沙布包头、高挽裤腿、互相搀扶的行人,原来不只是我们家被洪水肆虐了,洪水偷袭了整个县城,县城好象瘫痪了,公路被冲断、电话打不通、有人被洪水冲得不见踪影……

最先冲进县城的是我们的子弟兵,看着这一个个一排排高大的身影,人们顿时心安了、有依靠了,解放军是我们挡风遮雨的靠山,危难来临时的主心骨。他们裹着满身泥沙、甚至带着浑身伤痛,抬沙袋、筑大坝、泄洪流、修道路、架电线……洪流终于温顺地返回了它的轨道,上级派来的直升机在头顶盘旋,一车车救援物质源源送来,失去房屋的人们有了憩息的场所,被冲得七零八落的家人也得到了团圆。

如今,县城早已旧貌换新颜,梅杏两河蜿蜒地缓缓流入水上公园,静静的河水泛着绿色的光波,不知名的美丽鸟儿在水上憩息。展馆、体育馆、南山公园、龙脖公园、龙港公园……向世人展示着我县的风采,跳广场舞的人们把美丽的身姿舞到了乡村、城市;踢毽子的把毽子踢得象鸟儿一样上下翻飞;骑自行车、跑步、打板羽球……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洪灾的影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县城在灾后飞快地崛起、人民生活水平在飞速提高。望着朝气蓬勃的孩子、看着精神矍铄的老人,忍不住想起了那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我们县被人们称为是宜居县城,空气清新、人民和谐、治安稳定,这样的县城怎么能让人不喜欢,怎么能让人不想再活五百年呢!

厉害的国家:暑假去青岛,我有幸从海上大桥通过,顿时被那恢宏的工程震惊,哇!居然会有这么长的大桥架在海上,我们中国人真是厉害啊!上网查阅,才知道原来这样的中国桥在我国不止一条:港珠澳大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丹昆特大桥,世界第一长桥。另外还有高颜值、高速度的四通八达的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这一幕幕全方位、多角度的恢弘壮美的画面在我眼前掠过,中国力量、大国雄姿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迎头而来。

从高空架线到深海探宝,从西气东输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环境齐头并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教育事业,医疗保障,小微企业发展,精准扶贫,以及将要惠及所有家庭的“家庭医生”,人们的生活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因为这些岗位上的默默无闻、为大爱无私奉献的普通人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影片《厉害了,我的国》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最”,最大、最长、最多……这众多的“最”激起了我的骄傲与自豪,“以前是根据设备干,现在是只要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就都有能力干成!”多么厉害的国家。

自古到今,出嫁后的女儿有个富有、强大的娘家是令她引以为豪的事情,看影片时,我也这样联想幻想,自己假如有机会出国门,也定会昂头挺胸,为有祖国这样一个强大的娘家而骄傲自豪胆气冲天的。有人说,拥有一张中国护照,到了国外,那就是拥有了一张护身符,它可以把你带到任何一个安全的地方。不是吗?看,新西兰地震,满天都是中国救援的飞机。手持中国护照的中国游客,在其他国家人民羡慕和无奈的眼神下,第一时间离开了那座“孤城”。 以色列大火,中国留学生第一时间被安全转移。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战争一触即发。中国调动了182架次中国民航包机、5艘货轮,动用了4架军机,租用20余艘次外籍邮轮,把35860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安全接回了家。也门撤侨,一句“中国人到这边来”,一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军舰,让多少中国公民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尼泊尔特大地震,祖国数十架飞机把数千名中国公民安全带回了家。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孤身在外,你会感到祖国的强大是多么令人自豪,踩上国土那一刹那是多么踏实心安。

我真骄傲,我有黑头发、黄皮肤,我是中国人;我真自豪,我血管里流淌着华夏子孙的血,我是华夏儿女;我庆幸我生在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有一个很厉害的国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