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八)武昌大捷

2023-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旺旺的碎冰冰

正当曾国藩三路出击,驰援武昌的时候,武昌城已经丢了。据弃城的巡抚青麟讲,武昌城丢,实乃内耗严重,守城军士与大臣只顾内耗,导致吴文镕战死,城破人亡。这也算是晚清的标志了。曾国藩深恶痛绝,该如何夺回武昌呢?

手下刘蓉(湖南三亮之小亮)献了一条计策,不如效仿长毛在湘潭的做法,派人绑了巡抚青麟回武昌城内邀功,觅得良机,到时候里应外合。曾国藩甚为赞赏,宽慰青麟戴罪立功,以减轻弃城逃跑之罪。青麟答应了下来,从后面来看,在攻下武昌之后,曾国藩在给皇帝上书时,并没有提青麟的功劳,他深知皇帝对于弃城逃往大臣的痛恨,也并不想替青麟求情。

在以彭玉麟,康福,申名标为首的300人的押解下,进了武昌城,然后与曾国藩里应外合夺回了武昌。青麟也是难逃一死。


夺回武昌可是一个大胜利,这对于连败的大清而言,实属于久旱逢甘霖。曾国藩当然也是春风得意,但是有些时候,人越是在得意之时,更应该保持理智。这么大的功劳怎么会不引起皇上的猜忌。在皇帝给曾国藩嘉奖的同时,也派来一人协助曾国藩,名为协助,实为监督,此人便是满人德音杭布。

说实话,对于汉人掌权,咸丰帝还是会有所猜忌的,况且对于权臣,无论汉人满人都不得不提防。前清时期的年羹尧,鳌拜就是典型。曾国藩现在身兼国家要职,而且最重要的是统帅三军。怎可不防呢?
在德音杭布到了武昌不久,皇上的表兄僧格林沁也派来了由多隆阿率领的3000人的军队,前来协助曾国藩。此中用意,不言自明。

曾国藩一面掌军,一面要应对朝廷的猜忌,非大才者,实难应对。这里有一件小事,很有意思。

申名标是流寇出身,一身恶习,但曾国藩看中了他带水军的经验,还有其一身武艺,留在了军中。在攻下武昌的时候,申名标送来了一个珍贵的玛瑙,世所罕见,给了曾国藩。但是曾国藩在批改各部军费的时候,发现他申名标把自己的军费开支多报了5000两,而且在出发武昌的时候,他负责监管造船,擅自挪用了3000两,也就是说这一个玛瑙自己花了8000两银子。某日开宴会,曾国藩故意拿玛瑙出来炫耀,说这个玛瑙花了他8000两银子,众人说值得值得。但是曾国藩却说,如果他明码标价,那还便了,可是他利用职务之便,私拿朝廷饷银,想用这个堵我的嘴,怎能饶他。申名标听完脸色铁青。宴会过后,主动承认了错误,曾国藩把他降级处理,此时也就不了了之。

我在想,如申名标这样贪财好利的小人,留着他有什么用呢?我或许也会是像彭麟书一样,杀了得了。但是曾国藩高就高在用人如用器,用其长处,比如这次克服武昌,申名标在城内以一挡十,打开了城门,迎进来了湘军。令人佩服!

曾国藩讲带军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整顿军规,讲求战守尚在其次。制胜之道,有的人归结为使用坚船利炮,其实,在人而不在器。选择部将,主要在实心办事,有忠义血性;其次在能吃苦,号令严明,有智谋。这里面尽心办事最重要。实心,就是真心实意,朴实稳当,这是第一义。至于算路程之远近,算粮草之余缺,算彼己之强弱,都是第二义了。这就是德和才之间的关系。德才兼备最好,二者不可兼得,宁可用才低点而德好的人,绝不可用才高德薄的人。

还有: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是靠奖励出来的。大凡中等之才,奖率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低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腐朽。对待部署,两句话: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曾国藩守丧三年期满,接下来太平军在武昌吃了一大亏,他们会善罢甘休吗?
拿下武昌之后,曾国藩下一步又会如何走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