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做酒酿,调酒师用米酒做鸡尾酒,“中国米酒”要火了
1
2019年,中国米酒被发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李子柒用她的视频记录制作酒酿。
一个人搭建烤箱、制作竹沙发、春耕秋收,一袭红衣,李子柒骑着马穿越山林。
一壶美酒,独饮荷塘凉亭中。
黄豆到酱油,从稻谷到酒酿,造纸、蜀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图景,她实现了。
“她穿上斗篷走在雪地里的样子,好像《红楼梦》里的薛宝琴!”一位李子柒的关注者感叹道。李子柒满足了大众对古代女子的想象。
2007年至2013年间,李子柒曾是一名DJ和酒吧驻唱。一组李子柒画着烟熏妆,夜店里工作的照片在网络中流转。这和她在视频中清纯、古典的画风,并不相符。
纵然是被美化过的中国田园居,但当它与“文化输出”这种宏大字眼结合,在YouTube这个庞大的平台上也能掀起惊人的热度。在海外比在国内还火,这也是李子柒给人的印象之一。
人们已经很难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在李子柒的视频里感到被“治愈”。被消费主义填充的现代都市人,几乎万物皆可“治愈”,只要它填补了内心某种空惶,可以是一支歌曲一只猫,一份甜食、一片蓝天。
回归田园,是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陶渊明以酒当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借酒消愁。甜美的米酒,同时治愈了古人和现代人,中国人和外国人。
2
第二次发生在上海船厂1862。
百加得传世鸡尾酒大赛决赛正在进行。
年轻的女调酒师高星,她在八年份的百加得朗姆酒中,加入枫糖浆、青柠汁和新鲜橙汁,配以金黄色橙皮做装饰。此时,距离她的首个世界调酒大赛冠军,还差15ml酒酿。
刁钻的评委问了她一个问题:“酒酿在其他国家或城市容易买到吗?”
这杯鸡尾酒叫“盗火者”。当晚,凭借这款配方,高星拿下了世界大赛桂冠。
百年鸡尾酒历史中,还从来没有过酒酿(中国米酒)的身影。第一杯曼哈顿鸡尾酒由丘吉尔的母亲发明,用来款待男士们,硬汉海明威最爱古巴人发明的莫吉托,一杯新加坡司令需要十种以上的水果为原料,而制造一杯长岛冰茶需要把伏特加、朗姆酒、金酒、龙舌兰四款烈酒放在一起。
当酒酿融入鸡尾酒,就创造了一款经典。再挑剔的鸡尾酒评委也为之折服。
这也是一种东方文化的显现。
3
第三次是蓑衣米酒2019年提出“中国米酒”。当米酒重回它待了千百年的餐桌,人们发现一股治愈的力量原来一直藏在过去中国人的生活里。
东方人不必以现代之名活成100%西方人的样子。
在星巴克喝着咖啡假装谈一个上千万的生意,那不是东方人的生活。
在巴厘岛一边喝着冰啤一边处理微信上几十个“未读”,那不是东方人的生活。
在雪茄屋用古典杯喝一杯威士忌,放一盘爵士黑胶,那不是东方人的生活。
“中国米酒”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窃喜;是“一壶浊酒喜相逢”的热络;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浪任性;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默契。
“中国米酒”是一壶米酒一桌菜的烟火气,是家人相伴和真挚友谊的气氛发动机,它是任何时间段的“深夜食堂”,更是激发中国美食鲜味的猎手。
法国波兰诗人兰波说:“诗人应当做一名盗火者,正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勇敢、鉴定且不屈服。”高星将中国传统食材酒酿放入百加得八年朗姆酒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冲击与融合,正如普罗米修斯第一次将火种撒下人类大地一样如此勇敢和热烈。随着新一代年轻国人的成长,“中国米酒”必将成为文化之于东方的一团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