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资料教育教研群文阅读

当梦得遇见茂叔---《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设计

2019-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秋之准备

课堂类型:积累型文本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汇编的方式积累重要文言词汇。

  2.创设情境,变式训练,积累并学用重点句子。

  3.比较两文,发现章法之妙、人格之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从课题上看,这两篇文章的共同之处是“短”。我们学过的一课群文的有:

(屏显)

七上  阅读

4  古代诗歌四首

7  散文诗二首

8 《世说新语》二则

11《论语》十二章

22 寓言四则

这几课组合的标准或体裁相同,或出自同一本书。那么《短文两篇》的相同之处除了“短”,还有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发现吧。

二、初读求同,积累词汇

  1.齐读课题,读出停顿,发现题目的相同之处:题目标明文体。

  共读,识记文体知识。

  (屏显)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如座右铭、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

  说,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往往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如《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节奏。明确两处停顿:

(屏显)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火眼金睛辨析同类词语: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模仿课后习题,运用词语辨析法编写练习。

  ①续编课后习题:

  (屏显)

  一词多义

  何陋之有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预设: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无实意,不翻译。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之:的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一词多义还有: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自编课后习题:

  (屏显)

  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

  两文中词义相近的词有:……

  自选一项编写课后习题,写在课本“积累拓展”处,同桌间相互交流。

  预设:

  词类活用:苔痕上阶绿  不蔓不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词义相近的词:惟--独  馨--香

三、变式说读,积累语句

  1.如果刘禹锡和周敦颐发朋友圈,会选用一幅什么图片?配上怎样的文字?

  预设:刘禹锡的朋友圈,会发一张有房屋的院落,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周敦颐的朋友圈,会发一张莲花图片,配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穿越时空,刘梦得遇见了周茂叔,他们还会这样自夸:

  (屏显)

  刘禹锡说:我的陋室有苔痕,有草色,有……,有……,有……。

  周敦颐说:我独爱莲花,不染,不……,不……,不……,不……

  3.如果你和同桌就是相遇的刘梦得和周茂叔,你们将怎样夸赞自己的所爱?

  (同桌两人用自己的话、用第一人称演读、交流)

  4.穿越时空,刘梦得遇见了周茂叔,他们还会用对方的语言模式夸耀自己所爱:

  (屏显)

  刘禹锡说:予独爱……

  周敦颐说:群芳鲜妍,予独爱莲。……

  5.尝试背诵两个句子。尝试任选一个句式写一句座位铭或爱___(花名)说。

  示例:斯是教室,惟学惟勤。学海本无涯,求知日有进。谈笑有智慧,举止见精神。可以读英语,背诗文。无电视之乱耳,无游戏之扰心。

  示例:予独爱梅之凌冰霜而傲寒雪,迎朔风而吐清芬。冰肌玉骨,洁质无尘,幽幽暗香,欣欣迎春,可静赏而不可亵玩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变换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关键句子,学用句式。】

四、细读比较,积累章法

  1.如果刘梦得和周茂叔选多张图片发朋友圈,你觉得他们会选用哪些图片,怎么排列?配上什么文字?

  再读两文,结合文中句子阐释自己的想法。

  预设:刘禹锡会选用云雾升腾的高山、有龙隐约其中的大河图片,下面是陋室图片。配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来比喻陋室。

  刘禹锡会选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图片、杨雄在西蜀的屋舍图片、孔子图片,中间插入自己陋室图片。配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把自己的陋室和那两位名人的屋舍视作一类,把自己与两位建立了功业的名人视为同类。

  周敦颐会选各种花的图片放周围,把荷花图片放中间,配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群花之可爱,衬托作者的“独爱”。

  周敦颐会选菊花图片、牡丹图片,下面放一张莲花图片。配文: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以菊和牡丹衬托莲。

  周敦颐会选菊花图片、牡丹图片,下面放一张莲花图片。配文: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菊和牡丹衬托莲。

……

【设计意图:在理解关键语句的基础上,再次设置情境,通过师生对话,积累比兴、类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两篇文章的层次。你发现两文章法的相同之处了吗?

  明确:《陋室铭》先以比兴引出陋室,然后从环境、交往、生活三个方面描述陋室,最后类比、引用,寄托志向。

  《陋室铭》先以群花可爱、爱菊、爱牡丹衬托,引出“独爱莲”,然后描述莲,最后比喻、对比,寄托志向。

  两文章法的共同之处:引出事物、描述事物、寄寓志意。这也是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基本章法。

  3.阅读背景材料,结合两文的具体词句,你觉得刘禹锡是周敦颐笔下的那株亭亭的莲吗?

  (屏显)

  刘禹锡参加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知府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贵,又不得势,就有意刁难他。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知府只在城南门给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可见浩瀚的江面,刘禹锡欣然在房门上写了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可气坏了知府,他下令把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这个屋子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提笔,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仍旧在小屋里读诗写文。知府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帐,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刘禹锡仕途坎坷,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苏州,辗转奔波历尽艰辛,但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正,力行教育,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预设:刘禹锡“德馨”,他虽频遭知府捉弄,历经仕途坎坷,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这和周敦颐笔下的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风度一样。

  刘禹锡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君子居住在里面,他就是君子。周敦颐认为,莲是花中的君子,花即是人。所以,刘禹锡就是那一株堪称君子的莲。

  刘禹锡居住的房子很简陋,苔痕、草色,其实就是一处荒僻的小屋。但是他毫不在意;在污浊腐败的官场上,他勤廉守正,可见他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刘禹锡是一株亭亭的莲。

  刘禹锡不攀附权势,不折腰富贵,面对知府的刁难,依然洁身自守,他有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美好品格。

……

五、共读结课,积淀精神

  浏览周敦颐的相关介绍,你还发现两篇短文有什么相同之处?

  (屏显)

  周敦颐性情朴实,胸怀洒脱,有“山林之志”。但他历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桂阳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郴州知府、广东转运判官等官职。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后人评价“政事精绝”,宦业“过人”,“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微薄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黄庭坚盛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学生谈发现。

  结课:《短文两篇》有共同的“短”,还有同类的词句,同类的章法,更有同类的人格精神。刘禹锡和周敦颐,身处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同的精神风范。他们有豁达淡泊的处事态度,有坚定执着的人生信念,有兼济天下的生命追求;他们不沉沦,不逃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堕青云之志。他们同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

  共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予独爱莲……”句。下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