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做读书笔记了吗?
我爱书,不仅是因为读书能促我思考,更因为读书笔记在我看来,是个记录思想变化的过程。
我是从高三开始做读书笔记,可那时候仅仅是因为高考作文的素材积累,阅读书籍几乎是与作文相关的例子。直到念了大学以后,读书笔记上瘾了。有时候因记录喜爱的文字,那一天的心情都是美滋滋的,仿佛书中的作者就是自己的未曾见面的挚友。
我的读书笔记最大的好处是体现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一开始,我是对政治的书籍感兴趣的,如《1984》、《美妙新世界》、《动物农场》、《朗读者》、《民主的细节》等等。那时候是思想启蒙阶段,在大学这个汪洋大海的书海里,遇到一群不一样的小伙伴,进而改变自己的世界观。那时候的自己类似激进知识分子,似乎全世界的不公平都是由**来引起的,所有的愤怒源头都指向**。
到了大二以后,就开始接触哲学入学讨论这一课程,从【苏菲的世界】入门西方哲学、再公共讨论【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这一本书,对哲学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那时发现自己学得越多就越无知,前人的智慧总是让人肃然起敬。正如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可从当时的读书笔记来看:我慢慢发现原来人的行为背后总有有一种哲学或几种哲学理论在支撑的。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康德思想等等,这些哲学术语从字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实则分析研究的时候则要细细咀嚼书本才能知一二。
再后来,到了大三以后自己的个人时间逐渐增多、选择书目伴随好友、豆瓣推荐等开始多元化阅读。对政治、哲学方面的书不再着迷,反而对旅行、生活、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读书笔记貌似记录自己身边的周围环境的状况。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与什么样的人结交做朋友等等,这会直接或间接上影响自己的读书观。因为人与人相处需要交流,而交流会获取本身外的许多信息,从这些信息就会促使自己想方设法开阔自己的视野,而阅读则是成本较低甚至零成本的渠道,说不定自己有一天就会慢慢发现感兴趣的领域了。
今晚为什么想写读书笔记这个话题,是因为有个小触动。今天晚上我和公司的一些同事在整理图书馆的新书推荐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们互相交流了一下。“我们纯属因兴趣且非加班时间做我们的社团,如果公众号被打压,那我就觉得无天理了。”虽然他是略说,但对我来这句话让我感觉非常地温暖。因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原来并不是一个人在行动。刘瑜曾说:一个人也要像一支队伍。那我想说:一个人到一群人,这个队伍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虽然读书笔记与这事看起来两码事,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过程,读书笔记让我更清楚意识到凡事皆有前因后果,让我从读书单方面做笔记到现在主动成立文学社推动阅读的发展,这都是持续积累的过程。
最后,附上自己读书笔记的一些记录:
(1)什么是生命,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香蕉哲学》
(2)毕业,就是离开。是的,你不仅离开你的小镇,你的朋友,你同时离开人生里几乎唯一的一端纯洁无忧的生活,离开一个懵懂少年的自己,而且是永远地离开。那些晨昏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们,从此各奔西东。岁月的尘沙,滚滚扑面。再重逢时,我已不再是原来的少年了。----《人在欧洲》
(3)我们经常得到应该到何处旅行的劝告,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到那个地方,又如何到达那个地方。----《旅行的艺术》
(4)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哪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的所有风景,到一处“咔嚓”、“咔嚓”,再到一次“咔嚓”、“咔嚓”,然后带回可以炫示于人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