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家是放风筝的好手
本书综述小说的写作要义:小说写作过程中要考虑哪些东西,如何从阅读中获取创作经验,如何善用大脑进行思考和创作,以及另辟蹊径的新方法。
作者艾丽斯.马蒂森,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是一位实践派作家,既是英语界小小说最高奖项——小推车奖,和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的得主,也是耶鲁大学等高校教授写作课的老师。
好作家都是放风筝的高手
优秀的小说是理智与情感的结合,意识世界的释放与普遍常识和谐共生,才是值得玩味的故事。作者的做法是先释放情感的风筝在天空中飞一会儿,让人物和故事情节陷入某中紧急、矛盾的情形中,意识流倾倒满文稿。然后用理性那根线(写作方法)牵引着风筝,使作品不至于结构松散、主题凌乱。
“趣事”离“短篇小说”还很远
以现实为蓝本的写作十分常见,面对面讲出来趣味横生的生活小插曲付诸笔端就变得索然无味,作者认为使其起死回生的办法是设置一些惊险的情节吸引读者读下去,以想象力的跳板唤醒记忆,回到故事的原点,对开篇主体进行铺陈。该技巧应运得炉火纯青的作家当属威廉.麦克斯,他用自己的人生历程为基础进行小说创作,他的妈妈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离世是其人生绕不开的一件大事,在其三部小说《妈妈走的那一年》《折叶》《再见,明天见》中反复出现。
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人
小说另辟蹊径的方式是合理的运用修辞—拟人,可以把脑海中的一个想法变成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在故事进展中,作家的焦虑呈现为人物形象,可以是一位疑神疑鬼、负能量十足的亲戚。
“虐心故事”才好看
麻烦和冲突是故事的灵魂,作家需要具备“虐待才智”,让其笔下的人物不断的犯险,饱经沧桑才好看,人物有机会犯错和弥补错误,在升级打怪的过程中激发出自身潜在的欲望、恐惧和需要,促成一个又一个的事件发生,当然,虐情节必不可少,但别太过,否则就称为“狗血”。
名家创作笔记是取之不竭的“采石场”
作者于本书中分享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展出的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的创作笔记,无疑是大型脑力劳动网:人物关系表、事件年表、场景列表和分章概述、动机列表,以及各人物的生平履历表。艾略特的创作方法打破故事大纲的局限性,可以灵活取舍。
小说的难处在于既不能让写作方法和规则扼杀灵感,又不能毫无作为地等待灵感降临。通过学习是不是真的能获得写作能力?答案毋庸置疑。真正的作家并不是靠写作冲动和自行参悟获得写作技能的人,他们也必须在持续的学习中进阶,不管是上写作课,还是看书评、看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