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信影评屋

北京交通委提醒您......

2019-03-06  本文已影响1人  银浦青陆

      “你妹去吗?去你妹啊。”

      事实上并没有带很大期待去看《流浪地球》,但确实有惊喜。制作,剧情。

pt.1

      用科幻和煽情裹住“灾难片”的内核,国人还挺吃这一套嘞。中国科幻片这孩子,会爬,会走了。在这个中国“不太行”的领域撕开了一个口。

        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应该是视觉效果。它不是单纯的“硬核”科幻或传统意义上的恢宏,而是真的下了心思。地下城的赛博朋克风格,地上勉强能认出原貌的地标;最让我惊艳的,是开头的拉升镜头,从地下城到地上,再到地球发动机的鸟瞰图,你看到了地球如今的面貌,你以为结束了,接着竟是太阳系和正在被木星“吞噬”的地球。那一瞬你明白了,浩瀚宇宙人类不过蝼蚁。

        实实在在的科幻美学。

        不过撕开一个口,也只是一个口。

        放不下的“战狼”式煽情残余和些许打动广电的民族主义。 朵朵那一段全球播报请求救援和不断强调的“回家”,越过了适度的线就觉得尴尬了。

【放不下,谁在尴尬,我自问自答练习......哎哎哎cut!

   

        结局有些强行“美好”了。

        吴京“牺牲我一个,拯救全地球”。主角光芒万丈,全部幸存还三年灾后重建并且出新方案。嗯?

          但若说它“是目前中国科幻电影环境中最稳妥的故事表达方式”,我也是认同的。这是中国硬核科幻的第一次,它是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pt.2

          一开始我说“没有带着很大期待去看”,为什么?

          它被捧杀了。是国人在捧杀它。

          先是票房逆袭前众多“《流浪地球》才应该是票房第一”的呼声。当然,这时我还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接着。是吴孟达的“看完剧本我不相信是中国人写的”,是某著名日报的“果然能拯救地球的只有中国人”,网友的“怎么?中国人就不能拯救地球吗”“美国人拍不出《流浪地球》”……铺天盖地。

            舆论的风好像吹歪了。

          你看那豆瓣上恶意给其他电影刷低评分的行为,像不像你们嗤之以鼻的“脑残粉”行为?

          《流浪地球》的确有民族主义,但那只是讲故事时淡淡的一笔。【所以我在pt.1里用了“残余”一词】怎么就激起这些狂傲的“民族自信”了呢?

        如果一定要把这电影拔到民族的高度。那这一切,是不是源于民族自卑呢?答案在国人心里。

          但我更希望的,是“把民族的归于民族,电影的还给电影”。毕竟,好不容易等来《流浪地球》。


        最后,关于拯救地球。

        “当你厌倦了等待别人的拯救,你将挺身而出,告诉他们,拯救世界是孩子们的游戏。”

            去贝加尔湖钓鱼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